專家:洗護日化用品中化學成分需警惕
洗護安全已像食品安全一樣備受人們關注。隨著洗護安全事件的頻發,人們一方面在各種“致癌”物質面前敏感恐慌,不知所措;另一方面,又困擾于各種有害物質的“致癌”性是否屬實。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化劑,對于各種“致癌”言論,是危言聳聽還是確有其事?我們究竟要如何看待?
多起洗護安全事件中頻頻出現化學物質二惡烷,對其爭議也不曾休停。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勞動衛生與環境衛生學系教授吳志剛指出,二惡烷屬于一種微毒性的化學物質,可能有致癌性,對皮膚、眼部和呼吸系統有刺激性,并且可能對肝、腎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急性中毒時可能導致死亡。霸王洗發水“二噁烷事件”被媒體披露后,廣東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該公司相關產品進行抽檢,結果顯示,抽檢樣品中二噁烷的含量水平不會對消費者健康產生危害。
原料、添加劑或成洗護用品致癌誘因
吳志剛表示,化工產品中的毒性物質來源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加工過程中由于原料純度不夠、雜質含量比較高而摻進來的,如二惡烷,這類物質在產品中并沒有什么作用,需要通過提高產品的純度將其去除掉。另外一種就是出于某些目的有意添加進來的,如在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季銨鹽-15就是作為防腐劑被添加到產品中去的。“一般來說國家對于人為添加這部分控制比較嚴格,而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有毒物質,一般不容許出現在最終產品中。”
化學物質致癌主要取決于接觸劑量與頻次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職業病與中毒醫學科主任醫師、教授郝鳳桐指出,“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絕對的毒物,也不存在絕對的無害物質。有害與無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接觸劑量、接觸時間和接觸方式。”有研究報告指出,二噁烷對實驗動物具有致癌的可能性,小鼠經皮染毒1440mg/kg(60周,間斷)致腫瘤陽性,同等劑量條件下對于人體的致癌性,尚無定論。比較而言,目前衛浴、洗發產品中二噁烷的含量很低。澳大利亞衛生行政部門的官方網站對二噁烷的評估技術文件及推薦標準認為,除食品和藥品外,在日常消費品中,二噁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過100ppm時,在毒理學上是可以接受的。
少用化劑 天然溫和產品廣受歡迎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化工系教授佟拉嘎指出,“化學元素對于人體的危害,主要應該還是體現在刺激性上,所以不建議頻繁或長時間接觸。”尤其對于肌膚敏感脆弱的孕嬰童群體而言,與其減少含量低的有害物質對皮膚產生危害的幾率,人們更傾向于選擇同等功效下的天然溫和成分。這也是當下“純天然”“純植物”配方的產品廣受歡迎的重要原因。比如,薄荷、金銀花、黃芩、苦參等中草藥植物,不僅可以除菌、消炎,而且還更溫和、天然、沒有刺激。同時,也具有滋養潤膚的功效。人類的創造力無法窮盡,在一種物質的弊端逐漸顯現時,人們可以發現更好的資源予以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