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場騙局的關鍵,發生在去年3月,成都的一家銀行內。在這家銀行的一間副行長辦公室內,這場騙局的關鍵人物悉數登場,行騙的資料集中蓋上假章,而騙子們在這里拿到了受騙人的關鍵信任票。
雖說騙子的騙術堪稱完美,但一家城商行相關人士表示,發生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美的安徽金融分部負責人是個門外漢,另一種則是其在交易中有受賄行為,而他判斷這兩條在此次事件中都存在。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所研究員、蘇寧金融特約研究員李虹含也表示,銀行一般在資管計劃里面充當的是優先級角色。所謂優先級,就是不承擔兜底責任,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無論資管計劃還是并購基金承擔的都是優先級角色,這是常識性的問題。美的集團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存在購買人對于理財產品業務不熟悉、金融知識缺乏的問題。
美的十億騙案是怎么回事
從銀行角度來看,雖然遇到了“李鬼”員工,并被假冒了公章,但簽訂承諾書的行為確實是在銀行營業場所發生,而且是比較高級又私密的副行長辦公室,所以對于如何界定銀行的責任也成為一大關注點。
對此,李虹含認為,銀行擔責的關鍵點在于簽署協議的人員是否屬于銀行在職員工,如果屬于銀行的在職人員,銀行要承擔一定法律責任,并需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如果不是銀行在職員工,但簽署地點在銀行,銀行也要承擔管理責任。
據了解,美的經辦人已被開除,陳某、王某、唐某3個合同詐騙案嫌疑人均已被逮捕,農行出借辦公室的那位副行長則已被取保候審。而資金流向的三個實際用資方,有多人在逃。
事實上,反思整個事件。去年以來,“蘿卜章”事件不斷,銀行、信托、券商等機構接連爆雷。而監管層也在不斷加強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管理。但為何類似事件屢禁不止?
李虹含指出,銀行網點眾多,公眾對于銀行的信任度也相對較高,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蘿卜章”問題可能暫時是沒有辦法杜絕的。盡管現在銀行用章、蓋章都需要經過層層流程審批。但是如果客戶的防范意識、風險意識不強,金融專業素養不是特別高,很容易出現被“蘿卜章”欺騙的情況。
美的十億騙案是怎么回事
特別是當有理財客戶被拉到了銀行的某個辦公室里,辦公室看起來非常正規,但其實辦公人員都是一些離職或者是曾經在銀行工作出現問題的人員,客戶出于對銀行辦公網點的信任,從而購買了理財產品,很容易出現風險。
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此類事件頻發跟目前理財熱潮也有關系。他指出,目前,金融業投資理財很熱,整個市場增長量比較大,進行投資客流比較多,給一些不法人員搞銀行“飛單”和“蘿卜章”事件可乘之機。
郭田勇還補充道,“假理財”案件頻發與監管滯后也有關系。據悉,銀監會目前建立了銀行理財的信息平臺,未來所有銀行發的理財產品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查到,這樣可以避免“假理財”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