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就不得不提及韓國犯罪懸疑題材的電影了。韓國犯罪懸疑題材的電影大多以真實事件改編而成,完美的還原和呈現了真實案件的始末,在震撼人心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接下來一起來看看韓國真實事件改編電影排行吧,看看那些最真實的韓國犯罪懸疑電影。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素媛》
《素媛》
以2008年12月于韓國安山市檀園區趙斗淳對8歲小學女生以殘忍手段實施性暴力,并造成其終身殘疾的故事真實改編,最高法院判決強奸犯趙斗淳12年有期徒刑。
素媛是一個美麗平凡的小女孩,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位于街角的家中。家里經營著以她的名字素媛命名的雜貨店,母親作為老板娘日夜忙碌不得閑暇,父親則在工廠干著繁重的工作。在那個飄雨的早上,素媛打著雨傘獨自上學。
在離學校近在咫尺的地方,她遭遇一個相貌猥瑣、酒氣沖天的大叔,由此開啟了她的悲劇之旅。柔嫩的小花遭到暴風雨無情摧殘,受傷的豈止枝枝葉葉,更是那迎著陽光無憂成長的心。無良媒體鋪天蓋地大肆渲染,作為受害者的素媛一家仿佛成了周身污穢的恥辱之人,被四周詫異好奇的目光所包圍。
媽媽悲痛欲絕,幾近崩潰。爸爸全力保護女兒,但受傷的小天使卻拒絕爸爸的靠近。問兇之路伴隨著天使的治愈旅程,美麗的女孩可會再露燦爛笑容。
《素媛》
電影評價
看完電影其實心里還是很沉重的。電影以充滿希望的形式結局,可是素媛以后的人生還要經歷怎樣的心路反復是難以想象的。影片中爸爸的扮演者薛耿求演得太好了,當然小女孩的演技也不是蓋的?吹煤酶袆樱
影片塑造的角色都非常接地氣,情感催淚的場面不少,但沒有給人用力過猛的感覺,而是一切處理得非常的合乎常理。影片由于表現的是普通人的生活,風格樸素細膩,溫馨感人的橋段不少。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熔爐》
《熔爐》
以2005年3月14日19:20左右發生于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所描述的真實故事。
來自首爾的啞語美術老師姜仁浩來到霧津,應 聘于慈愛聾啞人學校。天降大霧,他意外撞車,維修時邂逅了人權組織成員友真。姜仁浩妻子早亡,8歲女兒松兒天生哮喘由祖母照看,所以他不辭辛苦謀職養家。
然而,雙胞胎的校長與教導主任竟逼仁浩索賄5千萬韓元,并美其名為學校發展基金。同時,姜仁浩逐漸發現學校籠罩著一種緊張壓抑的氣氛,令人窒息。尤其有三個孩子引人關注:聰穎的金妍斗和貪吃的陳宥利總是躲閃。
全民秀的弟弟自殺身亡,他總是滿臉淤青。下課后,仁浩還聽到女廁所中有呼喊與哭泣,在門衛的阻攔下他未深究。之后,他意外目睹了校長行賄警察,教導員毒打民秀,宿舍督導溺罰妍斗的行徑。一個驚天的隱秘被慢慢揭開,真相震動整個韓國。
《熔爐》
電影評價
以一部低成本且限制級的電影來說,電影《熔爐》影響至鉅。影片給人的第一觀影感受是悲涼和絕望,里面的每一個細節都讓人觸目驚心,而比這場兒童性侵害事件更令人發指的是——原本該行使著正義、公平的人背后卻偏袒權貴,進行著骯臟腐敗的交易。
男主角、到特殊學校任教的姜仁浩,從影片開始階段看,事業不順,女兒患病,還要靠關系給錢才謀得個藝術教師的職位,而正是這個看起來溫順甚至懦弱的男人,與同伴一起,與邪惡角力,指引孩子心靈重遇光明。
影片表現的情感直擊人心,但是表現的過程很理性,不追求刻意煽情,它更理性地表現著整個庭審過程的臺前幕后,從起訴方到被訴方,從受害者到他們的家人,從上層人物到媒體公眾,以及這起社會事件的各個社會層面。也正是這樣,才能讓觀眾更深刻的認識到發生這起悲劇的社會背景。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玩物》
《玩物》
影片以2009年震驚韓國的“張紫妍事件”為藍本,揭露了演藝屆、政界“性賄賂”這一丑陋的社會現象。
女演員鄭智熙自殺身亡,她的死撕開了娛樂圈的光鮮表皮,令整個社會嘩然,尋著她離去的軌跡,一幅幅丑陋的面孔和事件浮出水面。
調查該案件的熱血記者李長浩和女檢察官金美萱逐漸深入到事件的敏感核心,卻收到來自現實各個方面的壓力,困阻重重。真相即將曝光,由此而起的風波也來勢兇猛。
《玩物》
電影評價
寓意把女人當玩物的該片引起了眾多人的憤怒,也揭開了明星光彩背后不為人知的很多內幕故事。不過在該片中,惡勢力的力量顯得比正義的力量更強大,也更囂張。因此,就影片來說并不是給人們看著泄憤的,而是希望引起社會的關注。
《玩物》痛快批判了這個充滿丑惡、不公正的社會。影片圍繞“性朝貢”這個社會黑暗現實展開,被社會暴力所壓迫的犧牲者則是反映當代社會的一面鏡子。加害者仗著有權有勢有錢不僅不知反省,甚至不惜以卑劣、下三濫手段威脅想要挖出真相之人。惡人更強勢、狡猾、謹慎的面貌在影片和現實中無區別。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孩子們》
《孩子們》
影片改編自發生在1991年韓國大邱的真實案件,講述了5名小學生外出抓青蛙時失蹤,11年后才被發現尸體,至今兇手依舊逍遙法外的故事。這起“青蛙少年失蹤案”被列為韓國社會三 大未解懸案之一。
1991年3月26日,韓國大邱。就讀于城西小學的5個男孩子結伴上山,從此一去不回。該事件引起軒然大波,雖然警方出動上萬搜查人員,卻始終一無所獲,孩子們的下落成為一個難以破解的謎團。
4年后的一天,風光無限的電視制作人姜志勝因涉嫌造假而被總部流放至偏遠的大邱,孤高氣傲的他發現當地的人們依然關注那起已為很多人遺忘的“青蛙少年失蹤案”。為了早日翻身,姜志勝與一直關注此案的黃教授攜手,沉珂多年的案件似乎有了新的轉機。
《孩子們》
電影評價
《孩子們》改編自韓國“三大未解懸案之一”的“青蛙少年失蹤事件”,因其敏感的故事題材得到多方關注。影片中多位韓國實力演員出演,生動再現了當時案件偵破過程中的人間群像,在韓國觀眾中非常具有吸引力。
《孩子們》吸引了海外觀眾的注意,片中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各種情景出現,由真實故事改編是一個賣點,導演和演員的發揮也是值得期待,這種犯罪類的懸疑片在美國同樣吃香。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追擊者》
《追擊者》
電影中池英民的原型即為柳永哲。柳永哲來自韓國漢城貧困地區的男子,在一年內接連獵殺了至少19人,多為漢城地區富裕階層老人、電話應召女郎和上門按摩女性,創下了韓國犯罪分子一人殺害人命的“最高記錄”,成為韓國史上頭號連環殺人兇手。
忠浩從警察局退役后當起了按摩院的老板,原以為已經遠離了打打殺殺的日子,卻不料比在警局遇到過的更大的麻煩找上門來。按摩院的女服務生在一段時間里頻頻失蹤,并非一般的離職 ,疑點重重引起了忠浩的注意。調查過后,他發現所有失蹤女生都在離開前與一位客戶通過電話,最后一位接到同一個號碼離開的女生叫美珍,可惜當忠浩發現疑點時,已無法聯絡上美珍。
在尋找的過程中,忠浩偶遇一個身穿血衣的家伙,多年從事刑警工作的直覺告訴他這就是那個連環綁架案的兇手,進而展開追擊。在警察局里,被關起來問話的疑犯英民竟開玩笑似的說自己已經把所有女服務生殺掉了,案件性質的轉變讓所有刑警大驚失色,正當大家忙亂地尋找失蹤者的時候,英民卻又微笑著告訴大家最后一個失蹤者仍在人世。由于無法找到有力的證據證明英民的罪行,只能暫時釋放他。所有人都與如此冷酷狡猾的犯人展開了較量,刑警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尋找定罪證據上,而忠浩則發誓要救回美珍。
《追擊者》
電影評價
《追擊者》不僅是對當代韓國社會的一次真實寫照,也是對兩位演技派明星實力的一次檢閱。拍攝短片的點子在該片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一個看似普通的退役刑警追捕連環殺人犯的故事在他的創造下成了韓國犯罪恐怖片的新的類型。影片不再把懸疑和緊張的戲碼擺在追查兇手,抓捕的老套路上,一開始就量出兇手的身份,通過描寫他對生命和刑警的藐視成功塑造出冷酷的人物特征,再一點點帶出他高智商犯罪的過程,而退役刑警忠浩成了犯人唯一的天敵,在兩人爭分奪秒的殺人和解救受害者的過程中,解開事件的所有謎團,情節銜接緊湊,場景變化急速,讓觀眾一起緊張受害人的命運。
《追擊者》突破了傳統的犯罪驚悚片,影片中,無論是忙于競選無暇顧及市民疾苦的市長候選人,還是釋放罪犯的虛偽當權者,抑或是毫無作為的辦案人員,在面對“善”與“惡”時所呈現的生動嘴臉,可謂是一幅風格寫實的韓國社會自畫像,而這亦是近期韓國同類型作品所缺乏的。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實尾島》
《實尾島》
影片開頭字幕雖然注明著純屬虛構,然而這一支684特種部隊卻在歷史上真實的存在過,導演通過對歷史的大膽設想還原了這個事實。
20世紀60年代末,南北朝鮮之間局勢緊張,雙方都展開了瘋狂的間諜與刺殺行動。
1968年1月,南韓,因謀殺罪名成立而被判死刑的康仁燦,在行刑前突然被召到拘留室,特種部隊軍官崔在賢中尉告訴仁燦,如果不想死的話,可以到西南部荒島“實尾島”接受特別軍事訓練。
與此同時,另外30名死囚也接受了特種部隊軍官崔在賢的條件,在死刑執行前獲釋,但要被送到實尾島執行特別任務。這三十一名死囚乘坐漁船到達實尾島后,便在軍官崔在賢的宣布下,組成了以刺殺朝鮮元首金日成為目標的“684北派部隊”,并隨即接受一連串地獄式的體能和軍事訓練。
死囚們在訓練中,抱著為國家效忠的心態,從而彌補了他們之間的矛盾。在接受艱苦的訓練之后,他們被秘密送放朝鮮,開始準備詳細周密的刺殺計劃?墒,三年后,韓國政府突然改變了政策,“684北派部隊”計劃被取消。仍然滯留實尾島的三十一名死囚特別刺殺隊員,頓時失去了任何依靠和支持,他們感到被國家出賣,不得不設法自救。
《實尾島》
電影評價
影片開始先用了交替敘述的形式交待了故事的引子。后面情節的展開像一個原汁原味的紀錄片。很多人物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官、特工,每一位似乎都是電影的主角。每個人物都有鮮明的特點、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結局。可是整個電影看下來并不覺得松散,或是分散你對主旨的關注。不過電影從頭到尾都給人一種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共謀者》
《共謀者》
來自2009年的一個真實案件。當時,一對新婚夫婦乘游輪赴中國旅游,妻子在睡眠中被“劫持”,遭到非法倒賣器官團伙的毒手,慘不忍睹。
腎臟8億、肝臟4億、心臟3億5千萬,公海的游輪上,一場神秘的“作業”正在進行。駛往中國威海的某游輪上,年輕夫婦尚浩和彩熙感到異常幸福,誰料這背后卻潛伏著危機。就在尚浩短暫的離開后,彩熙神秘消失,連同船上一起拍的照片、行李等都人間蒸發,甚至在旅客名單中都沒有彩熙的記錄。
原來,這艘游輪隱匿著一個恐怖的“秘密部隊”,其任務就是偷襲船上的游客,隨后進行骯臟的人體器官買賣。該團隊包括主要策劃人英奎、外科執行人慶載、搬運工俊植等。他們通過收買海關人員,發展出一個成熟的倒賣流程,令人發指。然而,這次,當手下人將彩熙放在“工作臺”時,英奎驚呆了——他與這女子竟是故交,而此時,游輪距離威海還有六個小時。尚浩準備將失妻事件追查到底。冷血英奎面對相識的彩熙也陷入左右為難。
《共謀者》
電影評價
《共謀者》是一部“19禁”等級的驚悚片,但由于沒有人氣演員的加盟,以及由進入市場不到兩年的小型公司發行,影片事先并不太被看好。該片根據一條真實存在的“社會新聞”進行發揮,赤裸裸地描繪了將臟器取出人體的過程和殺人過程,視覺刺激震撼程度不下于一部真正的恐怖片。
《共謀者》的恐嚇指數十分高,有些出場觀眾表示雖然已經假設過會有殘忍恐怖的場面出現,但整個影片110分鐘的過程還真是夠讓人毛骨悚然,甚至有些觀眾還說太過于逼真,也因為是現實中發生過的事件,讓晚上都輾轉難眠。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殺人回憶》
《殺人回憶》
取材20世紀于80年代中后期令韓國社會陷入一片恐慌的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
1986年,在韓國京畿道華城郡的田野邊發現一具女尸,早已發臭,唯一可證實的是這具女尸生前被強奸過。兩個月后以相同手法的先后殺人案相繼出現。不過警方對這類連環兇殺案苦無頭緒,導致人心惶惶。結果,警方決定成立調查小組去調查這一系列棘手案件。
小鎮警察樸斗滿和漢城來的蘇泰允接手案件, 線索的嚴重缺乏讓毫無經驗的樸斗滿和搭檔曹探員只憑粗暴逼供和第六感推斷,幾次將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而蘇探員客觀冷靜,據理分析,幾次排除嫌疑,警察內部為了證明與推翻矛盾不斷,然而無辜女子還是接二連三被殘忍殺害,他們只好達成共識一起合作。
樸探員發現現場有疑犯的精液,但卻沒有陰毛,由此判斷行兇的嫌疑人是沒有陰毛的男人。另一方面,蘇探員亦發現受害人全是在雨天穿著紅色的衣服。因此,調查小組決定選定一個下雨的日子,派出臥底去引誘行兇者。到了翌日,死去的卻是另一名女子。此時,一個極其符合作案特征的小青年成為最大嫌疑人,警方神經繃緊地鎖定住他,同時DNA檢測報告也被送往美國,然而案件并不在此處停止。
《殺人回憶》
電影評價
從漢城來的金相慶一直強調據理分析,冷靜查案,卻還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學會了屈打成招,甚至狠過本就野蠻粗魯的宋康昊。在這里,警匪之間的“貓鼠游戲”被打破,警察成了被罪犯調戲的對象,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和絕望。
該片作為一部犯罪題材的影片,對懸疑的設置和拿捏頗具大師水準,而陰沉壓抑的氣氛營造,亦堪比大衛·芬奇的《七宗罪》。此外,韓國電影特有的詼諧幽默,也時而在片中閃現,共同構成近乎完美的整體感覺。
影片的成功之處在于,對韓國軍政府獨裁時期的時代記憶,隱藏在一個連鎖殺人故事背后。一切罪惡與憤懣,其實是關于那個時代的。片中的兇手永遠在雨夜,宵禁警笛響起,街上空無一人時出來作案,這恰恰是對那個暗無天日年代的絕妙諷刺。至于結尾更是驚世駭俗——誰都沒想到一個懸疑故事會以沒有答案的方式收場。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媽媽別哭》
《媽媽別哭》
本片改編自現實中“得知女兒因為被男學生們強暴而自殺的媽媽親自為女兒報復”的殘忍故事。
剛和丈夫離婚準備重新出發的劉琳在告別不幸婚姻后原本打算帶著剛升為高中生的唯一女兒柳銀雅重新開始。兩人相依為命過著簡單平靜的生活。但不幸從天而降,銀雅竟然選擇在自己生日的那天自殺,這也摧毀了劉琳最后的精神支柱。
某天,她通過銀雅的同學趙翰知道了女兒慘死的真相:在學校遭到多名男同學的強奸,但加害者卻因未成年人的身份免于受到處罰,對這一結果無法承受的銀雅選擇了自殺。此后,劉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再不相信法律的她決定無論用何種方法,自己來幫女兒報這個仇,并驅使著她一步步走向無法挽回的結局。
《媽媽別哭》
電影評價
《媽媽別哭》的批評聲很多,觀眾的意見采集中顯示演員陣容是一個大問題,首次出演母親的柳善看得出來是盡了自己最大努力,飆淚和委屈布滿了整個影片,雖然演技是不錯不過給人感覺太一面堵地凄涼,而其他飾演學生的演員則演技生澀別扭。
柳善完美詮釋了得知傷害摯愛女兒的“兇手”后,被打擊和恐懼所包圍的痛苦神情,獲得了大部分母親們的共鳴。而充滿憤怒與痛苦的柳善、展現開朗微笑的南寶拉及眼神冷酷的東浩,將三人支離破碎且無法挽回的人生,用破碎的鏡子表達的淋漓盡致。影片揭露的社會問題所表現的意義顯得更為深重,一直作為社會輿論的熱點問題,在電影映期內被媒體提及。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南營洞1985》
《南營洞1985》
影片根據韓國民主化運動的代表人物、前統一民主黨顧問金根泰的生平故事改編拍攝。
1985年9月4日,民主運動家金鐘泰和家人在從澡堂回家的路上,被警察押解走。這之前,他經常被人這樣帶來領去,頻頻遭到傳喚,總是可以有驚無險地過關。但這次,他被帶到了南營洞的對共分室。金鐘泰被冠名以“赤色分子”接受殘酷的拷問。從那天起,在這個逼仄的拷問室內,他經歷了人生最殘酷的歲月,那個外號“葬儀社”的拷問專員登場,在韓國的政治史上留下了驚心動魄的22天。
《南營洞1985》
電影評價
該片反映了韓國軍事獨裁統治時期以種種非人道手段關押和虐待思想異見人士的黑暗往事。導演鄭智泳真實還原了那段殘酷的歷史,嚴刑逼供的慘烈、人性的明暗皆體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認卒睹。
這個過去的歷史事件根源在現在的社會還是一樣存在的,導演通過聲東擊西的方法告誡人們和反應現實。意在向觀眾申訴歷史的殘酷以及人性的扭曲。
樸元尚把那種為了愛國而忍受屈辱和真正身體心靈的痛苦都表現了出來,另外負責演繹折磨人的多位演員也都有一種讓人看著毛骨悚然的感覺。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那家伙的聲音》
《那家伙的聲音》
故事的原型“李亨浩”1991年1月29日在家附近的公園內被拐,父母在被電話恐嚇勒索44天后,歹徒也拿到了2億贖金的情況下,李亨浩的尸體卻在漢江的某下水道被發現,警方的調查結果表明,李亨浩在被誘拐的第2天就已經死亡,當時只有9歲。
故事發生在重型案肆虐的20世紀90年代。電視臺新聞主播韓京培9歲大的兒子尚宇神秘消失了,就在此時,誘拐犯打來了勒索電話,他的胃口很大,一張口就是1億韓元,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韓京培的妻子吳智善心急如焚,無奈之下向警方報了案,全面負責此案的刑警進入了他們夫婦的生活。
警方雖然成立了專門調查小組,并且動用了高科技調查手段,但這些對于狡猾的高智商罪犯來講可謂形同虛設。警方所能掌握的唯一證據也就是那名誘拐犯的勒索電話時記錄下來的嗓音——語氣斯文而又陰森,但是從那家伙的嗓音里找不到一絲感情,有的只是毛骨悚然的冰冷話語。
案情發生40多天沒有一點兒進展,丟失兒子的父母連兒子的死活都不清楚。迫切找尋兒子的心情慢慢由焦慮恐慌轉變為憤怒和仇恨,韓京培決定自己動手,他私下主動向誘拐犯提出接頭方法,為了兒子他要抵命一博。
《那家伙的聲音》
電影評價
《那家伙的聲音》不像其他犯罪類型電影一樣完全要表達復仇等因素。而是通過綁架事件來闡述家族情感故事。影片將孩子被綁架之后被威脅、勒索電話折磨的44天里孩子的父母所經歷的心靈上的折磨刻畫的淋漓盡致。片中薛景求,金南珠,姜東元等主演們的出色演出也為電影增色不少。
影片里的父母因為綁架者一夜間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在威脅面前他們絕望、他們憤怒,影片突出了為人父母的那種心情。除了商業電影本身,這部電影還加入了它的社會性。以感動劇情喚起人們對“誘拐兒童”和“訴訟時效”的理解,通過實際罪犯留下來的唯一線索,讓全國民記住這件事情,通過全國民去解決這件事情是電影《那家伙的聲音》的主要意圖。
真實事件改編電影之《梨泰院殺人事件》
《梨泰院殺人事件》
選取了90年代美國駐軍仍在時期,發生在梨泰院一家漢堡店里,兩名美籍韓裔青少年為取樂殺死一名韓國大學生的真實事件改編而成。
1997年4月3日晚10點左右,韓國漢城龍山區梨泰院某快餐店的廁所內,大學生趙宗畢被人殘忍殺害,現場慘不忍睹。趙宗畢是家中獨子,為人謙和禮貌,他的離開給家人以莫大的打擊。經過縝密調查,警方最終將目標鎖定在現場目擊者韓裔美國人皮爾森和亞歷克斯身上。
兩個桀驁不馴的青年起初否認罪行,接著便相互指責對方才是真正兇手,并各自陳述了完全相反的案件發生經過。負責此案的樸泰錫檢察官費盡心思,卻始終無法逼近事實真相,調查陷入膠著狀態。一次次審訊,一次次開庭,真正的兇手最終能否現身。
《梨泰院殺人事件》
電影評價
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梨泰院殺人事件》受到了各界的關注,畢竟這件曾造成很大影響的殺人事件一直是一個謎。洪基善導演通過該片把具體事件的前因后果呈現在觀眾面前,雖然這個事件仍沒有得到真正的答案,但還是將觀眾帶回到了當年的那一幕。
片中兩位主角鄭鎮英和張根碩都是觀眾熟悉的電影演員,但他們都通過影片改變了以往形象,該片將真實殺人事件再現,也再次豐富了韓國懸疑電影的歷史。形象陽光的張根碩在片中挑戰自己,出演冷血殺人犯無疑是影片的最大看點。
韓國真實事件改編的犯罪懸疑電影,在真實還原了案件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于人性、對于現實、對于社會的種種思考。那些有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不是為了一次次的揭露人類社會丑陋的傷疤,而是為了讓人們看清傷疤,學會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