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蔡瀾身上很多標簽,電影制片人、美食家、專欄作家、節目主持人、商人,可為何與亦舒老死不相往來呢?他的解釋卻是不往來也思念常在!這正常嗎?有人說他是“老頑童”,也有人說他是“文化界最懂吃的人,美食界最有才華的人”;好友金庸生前用12個字總結: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瀟灑自若。但在蔡瀾眼里,這些標簽統統不復存在。他用三個字總結自己——“地球人”。
蔡瀾的《江湖老友》里,有許多封寫給亦舒的信,其實是講倪匡的事情,只因他倆“發神經”,老死不相往來,所以就只好自己在中間多事。饒有情致!
蔡瀾微博一年只開一個月評論
采訪蔡瀾是通過微信,他今年78歲,時間又很緊張,好意提醒老先生直接語音回復,但他卻偏不。“我習慣用文字回答。”
又有人勸說打字多辛苦。他回:“你打得慢,我打得快。”
還有人委婉建言“想聽您的聲音”。蔡瀾說:“我鄉音特重,出現在鏡頭前無奈,但還是遮丑好。”
言簡意賅,一直是蔡瀾的風格。他也因此在網絡上被奉為“金句王”。
蔡瀾的微博每年僅開放一個月的評論,大批網友爭先恐后求老先生指點迷津。與其他人掏心窩般長篇大論不同,蔡瀾的答復短小,往往令人拍手叫絕。
比如——
“我為什么32了,還找不到男朋友?”“42歲再問。”
“怎樣才能擁有喜歡的人?”“人,是給你擁有的嗎?”
“當您覺得生活特別苦特別乏味的時候怎么辦?”“吃糖。”
“怎么遇到愛的人?”“遇到就知道。”
“怎么走上發財致富之路?”“來世吧。”
諸如此類對話很多,所謂妙筆生花不過如此,寥寥數筆讓人豁然開朗。很多人覺得一個月太短,意猶未盡,期盼蔡瀾延長“營業”時間。但他也偏不,執意“只在新年開”。
談美食
美食意味著美好人生
蔡瀾愛吃,又會吃,還能吃出文化來,他認為美食意味著美好人生,還曾直言自己一輩子孜孜追求努力的方向是:活足三世,嘗盡天下美食。
美食在他筆下,仿佛有了生命力。比如他點評羊肉:羊肉是很有個性的肉類,喜歡或者不喜歡,沒有中間路線。
談到眾人好啖的野味,他的觀點是:所謂的野味,其實都沒有個性,要是那么香的話,人類早就學會養畜,野味也變成家禽,不再珍貴。
但對于當下的網紅美食和吃播,蔡瀾卻不認可。前者因“多數食相不佳”,后者是“食相極差”。而他本人,也無烹飪網紅美食的可能性。
其實,翻看蔡瀾以往采訪可見,他對吃的理解,和一些人的觀點不同。他無法理解“吃貨”二字,“為什么要將自己降得這么低呢?”
同時,他也把“養生”看得極淡。蔡瀾曾認為最無聊的一條健康意見就是“不吃豬油”,甚至將“健康秘訣七個字,抽煙喝酒不運動”這種生活方式寫進書中。
問到“好吃與健康”誰更重要,蔡瀾不假思索地答復:“當然是好吃,健康后會悶死”。又問會否嘗試好吃但不健康的食物,他簡單回復五個字:“不吃會鋨死。”
談人生
讀書才是基本功
蔡瀾近年來頻頻登上熒屏。在湖南衛視綜藝《我們的師父》里,他收下于曉光、大張偉、劉宇寧、董思成四位徒弟,不僅帶他們逛菜場感受香港的市井風采,還一起親自動手嘗試做美食。
對于幾個徒弟,蔡瀾頗為滿意,他也直言自己最喜歡小徒弟董思成。“老大穩重,老二活躍,老三靈敏,老四勤力。”
之所以參加這檔節目,還是離不開蔡瀾最愛的“玩”。他認為和年輕人一起好玩,因為自己逐漸失去天真。至于真正要傳授什么給徒弟,他淡淡地說:“教人事,從無目的。”
雖不愛說教,但蔡瀾一直關注年輕人的狀態,在他看來,年輕人應該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談到網上關于當網紅賺錢還是埋頭苦讀的討論,蔡瀾直言:“讀書是基本功,不做不會長久。什么書都要看。”
很多人仰慕蔡瀾不拘一格的風格,但蔡瀾認為很好復制,無非就是“多吃,多旅行,多交友”。
談好友
與亦舒老死不相往來!蔡瀾卻說,不往來也思念常在
蔡瀾與金庸、黃霑、倪匡并稱為“香江四大才子”,好友眾多。節目里,他也提到自己曾一手操辦黃家駒的葬禮,問到為何去做這樣一件事,他云淡風輕地回復:“我和富士電視臺關系良好,又懂得以日語交談,這件事當然交我處理。”
不自夸,重情義,因此蔡瀾的人脈、口碑向來很好。倪匡也曾說,“蔡瀾是少有背后沒有人說他壞話的人。”黃霑說:“蔡瀾是我最值得信賴的朋友。”
蔡瀾極重情誼,金庸在世時兩人常游山玩水,把酒言歡。談到這位老友,他再三強調:“金庸先生是大家,我們是小啰啰。”
去年金庸逝世后,蔡瀾親筆為故友題下“一覽眾生”的挽聯。后又給倪匡妹妹、作家亦舒寫信,“我把這幾天的事寫信給你,當成你也在查先生身旁”,言語間平淡如水,全文不提悼念,只是詳細地記錄了那幾天的事情,卻讓人感到摯友已逝的沉痛。
蔡瀾愛與倪匡小聚,還不時把好友照片發微博,但對于亦舒,他卻說兩人“老死不相往來”。隨后蔡瀾又強調,并非因關系不好,而是“不相往來,不代表不互相思念,她與她哥哥倪匡也是老死不相往來”。
年近耄耋之年,蔡瀾依舊被視為“骨灰級玩家”,如今的他,熱衷于旅行,讀書,書法,篆刻,寫作,做生意,發呆,但已不期待太多。
“人生已不多驚喜。”蔡瀾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