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因《大眾電影》百花獎把最佳男配角頒給了李易峰,一時間,“百花獎打敗了演技”、“面癱式演技登頂”等議論刷爆了朋友圈。
在這個獎的爭奪中,李易峰成功打敗了出演《親愛的》張譯、《烈日灼心》中的段奕宏,以及《尋龍訣》中的大金牙夏雨。對,就是那個18歲拿到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及臺灣金馬獎最佳男主的夏雨。對此,著名編劇汪海林也禁不住向記者表示:“大量使用文替,自己臺詞過不了關使用配音的演員也能入選,就非常不嚴肅。”
相比之下,其他獎頓時都顯得讓人平和許多:最佳女配角給了出演《尋龍訣》的楊穎,最佳男主角則頒給了《狼圖騰》中的馮紹峰。
今天下午,微博上名為“先鋒杯團支部”的網友發出一篇名為《直擊百花獎黑幕》的長文章,稱自己是本屆百花獎投票的101位大眾評審中的一個,詳細講述了他參與投票的過程,“至少有十個人投了王智,但大屏幕上王智只有3票”、“我們幾乎一整排沒人點投票器,大屏幕上依舊是總數101票”。
《直擊百花獎黑幕》的長文章
據娛樂資本論調查發現,這并不是百花獎第一次遭遇黑幕質疑,在第19屆里,最佳女配角開出了王嘉和許晴這一“雙黃蛋”,更荒謬的是,在開幕式的新聞發布會上,電影節組委會副主任康健民信誓旦旦的承諾:“今年百花獎絕不可能有‘雙黃蛋’,即便那么不巧101位評委投出了兩個相同的票數,也會重新再投。”但最后組委會,尷尬的承認了這個“雙黃蛋”結果。
這個曾經在80、90年代有良好群眾基礎的百花獎,現在每一屆換一個城市,成為了業內心中“流竄式”頒獎的典型;而每屆組委會,據記者了解,幾乎都能從地方政府手中拿到800-1000萬的高額贊助;而每年的“分豬肉秀”,則成為地方政府宣傳模式下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