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各大城市紛紛進行搶人大戰,近日就連一向以人才居多的上海也忍不住出手了,近日上海出臺政策表示清北本科可以直接落戶落戶,想想上海戶口的簡直,怪不得引起爭議!
一、清北“特權”,爭議連連
近日各大城市搶人大戰引起熱潮,現在落戶標準降低了,就業優惠政策越來越好。各個城市為了搶人可謂煞費苦心,北大和清華的可直接落戶!
近日,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聯席會議制定并公布了《2018年非上海生源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進滬就業申請本市戶籍評分辦法》。根據畢業生學歷、畢業學校、學習期間成績、所獲獎項、英語四六級水平、計算機水平等因素進行打分,依循近年來的慣例,應屆畢業生積分達到72分,便能夠進入上海的落戶通道。其中和往年有比較大的變化是:
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可以在傳統的打分機制之外,直接落戶!提出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一石激起千層浪,北大、清華本科生可以直接落戶上海的消息,引發了很多爭議。爭議在于,新政以北大、清華本科生為試點。比如很多網友為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等高校的學生感到委屈,為什么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可以,在滬的復旦、交大等高水平大學應屆畢業生就不可以?為什么是北大、清華的本科生可以,而本科未在兩校就讀的碩士生、博士生不可以?而這背后還涉及人們對于本碩博三個階段的教學水平與學生能力的討論。
年齡、教育背景、職稱、繳納社保年限……上海積分落戶之難、滬籍戶口之金貴早已眾所周知。而清華北大本科畢業生能享受“特別照顧”,越過不少重頭障礙直接申請落戶,自然引起了許多討論。
有人認為,落戶標準的“區別對待”首先是對其他高校的歧視,“一方面,國家提倡所有學校一律平等,反對一考定終身。另一方面,當地卻公然搞學校和學歷歧視。引進人才心情迫切可以理解,但對人才首先要不拘一格。為人才創造寬松平等的環境和氣氛,比任何人才引進的優惠措施都更重要。”
雖然,北大、清華每年畢業的數千名本科畢業生中,近80%選擇升學深造,20%的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其中又有一大部分會選擇留在北京,真正愿意為了落戶而選擇上海的并不在多數,但是單單以具有北大、清華本科學歷的應屆畢業生為試點對象,即便今后可以直接落戶的高校畢業生范圍不斷擴大,它仍然刺激著人們對關于“一考定終身”等高考弊端的敏感神經。
網友對此項舉措眾說紛紜。也有人認為,政策本身是公平的,不公平的是你自己實力不夠,比不過人家,沒考上清華北大罷了。吃不著葡萄,就不要隨便說葡萄是酸的。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普通高校有795萬人畢業,比去年增加約30萬人。對于初入社會的高校畢業生來說,各地的就業優惠政策自然會影響他們的求職規劃。智聯招聘9月發布的一份《2017年秋季白領跳槽指數調研報告》顯示,有無戶口,對城市歸屬感指數的高低有較大影響。對于求職者來說,戶口、房價、醫療、教育等仍然是他們選擇留在這座城市的重要因素。
記者采訪上海和北京相關專家解讀政策,受訪的一位上海專家認為,這是上海參與“搶人”大戰的信號,希望未來能在清華北大試點后將政策擴大到更多985高校。也有學者認為,不反對以學歷來分層吸引人才,但此政策存在對非清北名校的歧視。
“清北”綠色通道
8月7日晚,參與政策制定的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給記者的采訪回復郵件稱:
今年上海市畢業生落戶政策在保持總體穩定的基礎上,新增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試點,探索建立對本科階段為國內高水平大學(列入普通高校國家統一招生計劃,全日制且完成學業并取得相應的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即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
基本申報條件即上述由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的文件中的規定。另外上海教委還提到,因文件于2018年8月3日公布,為讓本科階段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應屆畢業生有申報時間,特將受理截止日期延長到2018年12月31日。
多名接受采訪的上海高校老師均表示,上述政策很多內容跟過去差別不大,除了關于綠色通道新規定外,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進滬直接落戶的標準分值是和去年一樣的72分。評分辦法由畢業生要素和用人單位要素兩部分組成,聯席會議每年根據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對非上海生源應屆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及市政府相關政策進行必要的調整。
2018年的政策顯示,按照加分數據,博士生27分,碩士、本科分別為24分和21分,最高學歷階段在上海高校就讀,可另加2分在滬學習分。
文件還具體到發布兩類高校名單,以及上海市重點發展領域所需學科(專業)名單,不同類高校加分數也是不同,外語水平和學習成績都是關乎加分。
復旦大學文科學院的一位老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很多本科生剛畢業一般是很難積分到72分,他們專業并不算在緊缺專業內,即便是復旦畢業的本科生,也只是因為被劃分到一類高校,其中包括很多985高校,比二類高校多加幾分,另外還有2分的在滬學習分加分,但是他身邊的復旦的博士生大多能拿到上海戶口。
華東理工大學公共管理系系主任郭圣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她的學生畢業后,很多是通過上海市的居住證政策留在上海,早年她剛到上海時,隨遷的小孩也是通過居住證在上海念的書。當然,沒有上海戶口對于未婚買房有很大的影響,近年的調控政策,讓非上海戶籍的單身人士在上海買房會受到限制。
二、名校落戶爭議
對于上海最新版的畢業生落戶政策,引發了集體關于學歷落戶和名校落戶的討論。近年來,不少二線城市掀起了一場激烈的人才大戰,其主要特征就是逐步放松對人才的落戶限制,尤其以鄭州等城市的人才落戶政策最為寬松,對學歷的要求降低到中專。
長期關注戶籍政策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太元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二十五年前他在關于鄧小平思想與中國人口戶口管理的論文中就提出:中國的人口調控也必須走世界人口人力人才的調控通行道路:重點吸引人才、科學調配人力。
他認為按照學歷打分,不算歧視,歧視是對同樣條件的人設置不同待遇;社會政策不可能不體現社會需求的方向性選擇?梢岳斫馍虾T趥鹘y打分機制之外,為高水平高校畢業生落戶開辟綠色通道留住人才的初衷,以及先試點、再擴大的謹慎態度,但是政策出臺之后,公眾的解讀難免會走向另外的方向,甚至溢出落戶政策之外。難道北大、清華本科生,成了一種身份和特權?民眾的這種理解,或許偏頗,卻也不是沒有緣由。
“公平不是自己沒吃虧時候的感覺,是站在公允中立立場上的感覺。”王太元說,但是對于具體到某個高?梢宰呔G色通道,他認為確實有歧視嫌疑。至于對比上海和國內其它城市的政策,他認為,各地政府應當對自己的人才、人力、人口政策有所選擇,這本身不存在問題。
在“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背景下,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落戶門檻則在收緊。落戶難加上高房價,讓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在二線城市的凌厲攻勢下面臨不小的壓力。據統計,近年來,北大、清華畢業生留京就業率逐年下降,已經跌破50%。求職平臺獵聘的一份報告顯示,京滬兩地人才凈流入率呈下降趨勢,而杭州的人才凈流入率高居第一,武漢、成都、西安等地推出人才新政后,戶籍人數都出現大幅增長。上海此次探索建立“國內高水平大學的應屆畢業生,符合基本申報條件可直接落戶的綠色通道政策”,正是為了應對人才競爭,尤其是高端人才競爭的激烈形勢。
記者注意到除了上海之外,包括武漢、長沙、西安等幾乎大多城市的落戶政策都有提到學歷要求,很多地方從最早的本科生憑畢業證或者學生證即可落戶,逐步降到大專文憑也可以落戶。
此前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陸銘接受記者采訪評價各地搶人政策時提到,搶人政策中存在歧視,從事服務行業或體力勞動的低技能群體遠沒有高學歷、高技能容易落戶,從城市需求來說,人才不分高端和低端,大城市也需要保姆、服務員等勞動者。
縱觀各地出臺的“攬才新政”,“落戶”“住房”“松綁”成為高頻詞,也是人才最為關心的關鍵詞。“各地打響‘人才爭奪戰’,這是可喜的新氣象,說明大家越來越重視人才、越來越重視人才引進。”在中國國際人才專業委員會會長王輝耀看來,我國正從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各地要實現創新發展,就必須更加注重發揮人才的支撐作用,在此背景下,創新思維大力引才成為必然。
在人才專家看來,各地紛紛“放大招”、根據自身發展需求引才攬才,實現了人才在各大小城市間的自由流動,有利于人才資源分布朝著更加均衡化的方向發展,這將助推我國人才政策不斷優化升級,加速形成人盡其才的良性局面。
“學歷”重要性突顯
近兩年各地房市調控政策和戶籍條件聯系緊密,學歷的重要性突然被突出。一位在中部省份創業的90后小王,他大專時沒拿到畢業證,社保繳費有中斷,所以無法獲取當地戶口,買房時受政策調控影響,中介直接向他推薦黑市上明碼標價的學歷證書。最終他沒敢買學歷,還是決定通過兩年社保到期后再買房。
長期生活在上海的本地學者態度更為樂觀。
“上海終于加入搶人大戰了。”郭圣莉說,上海提出給清華和北大開辟綠色通道試點,是上海積極吸引人才的信號,對畢業生來說,比過去多提供了一條落戶的途徑。她希望能從這個試點開始,未來更多的學校加入試點,給應屆生更多的落戶綠色通道。郭圣莉認為,年輕人對于城市來說,都應該是人才,從長遠來看,未來的大城市戶籍政策一定會逐步放開吸引跟多年輕人來。
復旦大學副教授鄭磊則認為,現在很多復旦學生畢業后都流向了長三角,不像過去那樣好像非留上海不可,一方面長三角的上海周邊城市發展得較好,另外上海的房價和其他生活成本都很高。如果從長遠的吸引人才來看,除了戶口外,還有很多其它的配套政策的吸引力
從數字上看,各地在人才引進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優秀的人紛紛流向大城市。不過,不如說是只有學歷越資優、層次越高端的人,才更有資格享受城市帶來的福利。有學者指出,“一方面國家想要辟除學歷論,另一方面地方在落戶政策上又在強調學歷身份。”只要這樣的矛盾存在,搶人大戰及其引發的爭議,如學歷歧視、地區發展不均衡等問題,就永遠都不會消失。而對于有資格落戶上海的清北學子來說,矛盾也同樣存在。戶口是沒毛病了,但要實現真正的落腳安家,還得有一段細思極恐的終身房貸、子女教育問題等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