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社會萬象 >

如何與外行人進行跨專業溝通 把事情做專業讓人知道

來源:小編整理2024-08-24 15:44作者:Mao

把事情做專業,更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專業人士能向外行人介紹明白自己的專業知識,也算是一項“稀缺技能”。這一點在職場上非常重要。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專業職位,就算一直坐在一個辦公室里,他們也未必知道你到底專業在哪兒?而一般人對不理解的東西,總是傾向于輕視!

一家三口出國旅游,在機場候機廳,你想利用起飛前的一段時間處理完最后一批郵件,而一直在旁邊好奇東看西摸的四歲兒子問了你一個問題:

“爸爸,飛機為什么會飛?”

按照育兒書,你本該驚喜一下,小孩子提出一個好問題,就是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更何況,這個問題也許一般家長有點困難,但對于重點大學工科畢業的你而言,實在是小菜一碟了。

可就在你張嘴的那一瞬間,你猶豫了,難道你打算跟一個4歲的孩子從“伯努利原理”開始講起嗎???這個難度一點都不亞于畢業論文啊……

于是你下定決心,這次先用“教科書般的標準答案”混過去,下回有時間再做個好爸爸:

“飛機能飛起來,是因為機翼的形狀比較特殊,導致上表面氣流比下表面更快,上表面的壓強就小于下表面的壓強,上下表面的壓力差就產生了升力……”

趁孩子歡天喜地地跑去告訴媽媽答案,你趕緊換了個座位,頭埋得更低了。

可孩子一轉眼就忘了剛才的答案,又跑回來問了你一遍。

你忽然意識到,干嘛要糾結于自己的專業背景,并不是每個爸爸都知道飛機飛行的原理啊,你如釋重負,說出了這個年紀的孩子一定能懂的解釋:

“因為飛機有翅膀啊。”

啊,世界清靜了。

但你內心的不安卻絲毫沒有減少:這個回答沒毛病,飛機能飛確實跟翅膀有關,但你明明知道,這個回答純粹是在誤導孩子。

此時,你多么希望自己是個文科生,你就可以理直氣壯地給出大部分爸爸媽媽的回答:

“問你媽(爸)去。”

一個孩子問出的問題,兩個大人也回答不了;一個非專業人士想知道的答案 ,得要十個專業人士來回答。

不過反過來說,專業人士能向外行人介紹明白自己的專業知識,也算是一項“稀缺技能”。

放棄專業詞匯等于“裸奔”

專業人士和外行之間有兩個層次的區別,外在層次是一套由專業詞匯組成的表達系統,內在層次是這個行業的專業思維。

先看“外在層次”。

從大學到工作,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沒有任何專業”的高中畢業生,到一個“行業經驗豐富,卻忘了怎么跟普通人溝通”的專業人士,這個過程中,無數教科書、論文、實踐案例、專業交流,把你的大腦武裝成一個“解決專業問題的鑰匙”,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一套專業詞匯體系。

比如,網上流行的“廣告公司4A腔”:

“Michelle啊,你這個Q是怎么回事啊,現在才十幾K生意,commit這么少,funnel也看不到,甚至forecast一點也不準,你這樣下去不僅bonus拿不到,base pay都困難,這種performance對的起你這么高的package嗎…… ”

就我在廣告行業的經驗而言,上面的話雖然夸張,但并非瞎編,這個行業是純粹的“舶來品”,很多廣告專業詞匯的意義,想要找一個對應的簡單中文,既無必要,又很麻煩。

專業詞匯的作用是把一套復雜的意義凝聚成一個“詞匯”,加強專業對話中的“意義密集度”,提高對話效率。

可當專業人士習慣用這套詞匯體系思考、交流時,他們的大腦也被這套體系改造,以至于無法回到普通人的狀態中。

所謂“高效率”其實也是“偷懶”的代名詞,機場爸爸的第一次回答中的“壓強差”、“表面氣流”、“升力”,他明知這些“高密度意義”的詞匯對于一個四歲孩子而言,毫無意義,但仍然使用它們,正因為長期的專業訓練讓他們無法將其還原成日常話語。

溝通是從受眾的角度開始,這種溝通,與其說是“溝通”,不如說是專業人士放棄了溝通——反正你們也聽不懂,聽懂了也無法判斷,就別來煩我了!

很多時候,專業人士都將與外行溝通視為“工作的累贅”,寧可單獨加一個晚上的班,因為如果放棄了這套長期訓練的語言體系,相當于“裸奔”。

回到“跨專業溝通”的目標

專業人士和外行在溝通上的最大觀念障礙是,我學了這么多年的專業,憑什么你認為幾句話就能說清楚?

其實,“跨專業溝通”的目標只是你專業中很小的、最好是獨立的一部分:

當客戶要一個既高級又醒目的顏色和字號,他并不想學習一整套系統的設計知識,他只是想判斷你的解決方案是否可行。

當同事需要裝一套軟件時,他并不想搞清楚公司復雜的IT監管系統,他只是想知道網管給的方法,能不能解決他的問題。

專業人士在溝通之前,首先要知道,自己的專業知識中,一定要讓對方理解的東西是什么,其次還要知道,對方已經知道了些什么,這兩者構成了“跨專業溝通”的目標。

忽悠式的專業人士,只想利用對方“已經知道的”,誤導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

自我封閉式的專業人士,為了保衛自己心中那片神圣的專業王國,只想強行灌輸對方“需要讓他們知道的”;

而真正好的“跨專業溝通”,是從對方“已經知道的”(A點)到“需要讓對方知道的”(B點),中途保持戰戰兢兢的平衡。

然后再從在自己的專業海洋中,分解出一小部分內容,切除它們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變成一個外行人可以理解的獨立內容塊,這其中,關鍵在于A點——對方“已經知道的”。

可惜,大部分專業人士無視“對方已經知道的”,因為這些“知道”往往是對自己專業的誤解,然而,這個誤解才是通往理解的“最短路徑”。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