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老鼠,很多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去讓貓抓老鼠,但是現在的很多貓都已經不抓老鼠了,而想要保持衛生,減少鼠疫的傳播,就應該做到人人有責,現在江西的一個區就鼓勵居民抓鼠!8月29日,江西贛州章貢區宣傳部發文稱,自9月1日起,章貢區將開展“全民滅鼠”活動,并將按照5元/只的標準予以獎勵。該有獎“征集”稱,此舉是為了減少鼠傳播疾病的發生和蔓延。“滅鼠領獎要求”中規定,捕捉的老鼠須是整鼠,須密封裝袋。
腐爛的老鼠不在獎勵范圍內;嚴禁虛報、冒領、倒賣、重復領取等行為。獎勵資金從區病媒生物防制經費中列支,每月據實撥付至各鎮、街道。
有記者提問:是因為老鼠多,才展開這個凈鼠行動的嗎?
也不是老師多,因為現在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有,肯定是會有的,出臺這么一個政策也是讓居民參與到創衛的行動中來,
章貢區和大余縣希望通過調動廣大居民的積極性來滅鼠,初衷是好的,但具體做法有待商榷。
首先,該規定落實起來存在漏洞。比如,不排除有人用其他地區的老鼠“套取”獎勵,甚至鋌而走險飼養老鼠謀取利潤。這些作弊手段該如何甄別,老鼠該如何識別、違規該如何處理,都給主管部門提出了難題,給繁重的工作又增加了負擔。
此外,無論是章貢區的“整鼠5元”還是大余縣的“鼠尾巴5元”,都要拿著戰利品到指定地點“兌獎”。以前沒有獎賞,老百姓只需將老鼠丟進垃圾桶即可,現在反而需要保存老鼠尸體,或者用利器剁下鼠尾,無形之中增加了病毒傳播幾率。
不管承認與否,抓鼠是一門技術活兒,普通老百姓只能做到撒農藥和使用捕鼠夾,如果沒有科學指導,盲目的進行捕鼠,一旦到處放夾、撒藥,很可能會對孩童造成威脅,對環境造成污染,非常得不償失。
好的政策要考慮周全,不能留下漏洞,否則效果將謬之千里。消除鼠患不在一時之功,要打科學戰和持久戰,運動式的滅鼠只能一時奏效。長期滅鼠要靠維持整潔的環境和衛生習慣的養成,這才是治本之策。
一定要警惕 眼鏡蛇效應!不能懸賞下了,老鼠越來越多,要發動群眾去監督,把與政策背向的違法分子追究刑事責任!重罰、重獎,賞善罰惡,發動群眾,出動輿論教育。這樣一定會好的,初心很好,同時要輔助堅定的獎懲措施、舉報措施。
有網友調侃:貓要失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