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已31歲的劉女士被拐離開家鄉。24年后,無意中在地圖上看到宛田地名,頓覺熟悉,認定這就是家鄉。最終,當地民警和村民的贊助下,與家人團聚。劉女士說:一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失散的小妹。想在宛田陪媽媽住上一個月;然后帶媽媽一路與遠嫁廣東的大姐相聚;再轉上東北和三妹相聚。劉女士向南國早報記者說出自己的下一步盤算。不過。和小妹是福建火車站鄰近的一家旅社失散的小妹昔時才3歲,對童年應該已沒有任何回憶,不論她過得好不好,愿不愿意回家,就想看她一眼說到這,劉女士和母親的眼淚又落了下來。
一對母女一邊聊天一邊洗菜,臨桂縣宛田瑤族鄉甕洲村委樟村屯一戶農家里。濕潤的眼彼此相望。頭花發白的母親盯著女兒,深怕一眨眼又不見了這是3月5日正午,一幕遲來了24年的溫馨場景?吹绞煜さ孛 被拐女返鄉尋母。
臨桂縣公安局宛田瑤族鄉派出所來了一名操外埠口音的女子。向民警乞助,3月3日上午8時。愿望能幫她找到失散多年的家人。
今年31歲,女子姓劉。家住江蘇省寶應縣。劉女士對童年有少許印象,向民警介紹,自己在7歲時,因為家庭艱苦,母親便把她和3歲的妹妹送到親戚家寄養,并盤算待家庭前提好點再將姐妹倆接回。然而,讓人想不到姐妹倆在親戚家沒住上幾天,就被人商人拐賣到福建;爾后,和妹妹也失散了
跟著年紀增長,劉女士稱。越來越想念母親和家人?匆娝擞心赣H疼愛,而我只能在腦;貞泝簳r媽媽模糊的音容笑容,那種感到非分特別凄涼。跟著年紀增長,尋親的念頭日益強烈。
劉女士在網上檢查地圖時,2010年。臨桂縣宛田這個地名呈現在眼中,當時眼睛一亮,頓覺這個地名很熟悉。劉女士說,當時離家時年紀太小,根本記不得母親和其他親人的姓名,待看到宛田兩字,立時有了少許印象,外婆家依稀在宛田”說到情深處,劉女士流下了眼淚。
陪同走村串巷 幫她找兒時回憶
民警一邊撫慰她一邊讓她盡量回憶一些片段:家鄉有什么標志性建筑物?親人有什么明顯特點?以便縮小尋親范圍。聽完劉女士陳述。
因為父親去世早,劉女士回憶稱。母親帶著她和姐姐,還有兩個妹妹來到外婆家生活,似乎有兩個舅舅,個中一個是啞巴。劉女士印象中,母親之后曾改嫁給村里的一名代課師長教師;外婆家鄰近有一條大河;河上有座浮橋。
很快將尋親地點鎖定在該鄉宛田村委的江北屯和大埠屯、甕洲村委樟村屯、甕潭屯。民警驅車帶著劉女士穿過狹長的宛田街,民警根據這些線索。來到江北屯的大橋旁,試圖讓她回憶起兒時的情況。但畢竟24年以前,當地變卦很大,劉女士再想不起更多信息。
一邊商量下一步尋找計劃。粉店里,大半天以前仍一無所獲。民警帶著劉女士在街邊吃米粉。村民唐某聽聞此事,根據浮橋和“啞巴舅舅”這兩個線索,猜測劉女士可能是樟村屯李某的表妹。
劉女士就激動地對民警說:這里就是小時刻生活的地方,民警和熱情的唐某立時帶著劉女士趕往樟村。汽車剛經由村口一棵大榕樹。每次打魚都邑經由這棵樹。有印象!
母女分離24年 緣分賡續終聚首
民警和劉女士很快在村里找到李某。一見面,唐某帶領下。李某就激動地說:和在家的大表姐長得真像,真的表妹!弄清工作前因后果后,李某忙帶著她來到自己的姑姑家—姑姑恰是劉女士的親生母親。
沒有言語,母女倆一見面。熱淚便奪眶而出,劉女士緊緊拉著母親的手越握越緊。而與女兒失散多年的母親也沒想到還會有和女兒重逢的一天,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一個勁盯著女兒。母女團聚,劉女士一個勁地向民警和熱情鄉親表示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