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房的習俗可能起源于“聽房”。在新婚之夜,親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竊聽新媳婦的言語和動作,人們感興趣的無非就是男歡女愛之事。從性心理的角度講,這種舉動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論中的“意淫”之舉,以后逐漸演變成為戲弄新娘的鬧洞房。
此種風俗行至唐代,風行民間,不但男方親屬、賀賓客朋都有戲弄新娘的權利,連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攔,品頭論足,撫摸取笑,需索于難。這種習俗由古至今,已由個人行為變為集體行為。
關于鬧洞房習俗的來歷,我國民間有兩種說法:
一種說法源于驅邪避災。相傳,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個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隨在一伙迎親隊伍之后,他看出這是魔鬼在伺機作惡,于是就跟蹤到新郎家,只見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進洞房。當新娘拜完天地要進入洞房時,紫微星守著門不讓進,說里面藏著魔鬼:眾人請他指點除魔辦法,他建議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勢眾,魔鬼就不敢行兇作惡了。“于是,新郎請客人們在洞房里嬉戲說笑,用笑聲驅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時分,魔鬼終于逃走了?梢,鬧洞房一開始即被蒙上了驅邪避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