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的馭錢術可謂密不可宣
1、搶盡政策先機
在很大地產第一次赴港上市前,市場已經瘋傳商務部等六部委要聯合封堵中國企業海外紅籌上市路(《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俗稱“10號文”,2006年8月8日頒布,2006年9月8日生效)。
許家印為了讓恒大地產上市,得知此消息后,在短短三個月內,突擊完成了境內資產向境外公司的轉移,同時打通了有關部門的關節。順利拿到了禁令生效前的批文。其效率之高,實在令人咂舌。
許家印高效的市場運作能力完全得益于其八面玲瓏的人脈資源。
2、善于信用融資
從1996年許家印創業至今,在絕大多數時間內,許家印的恒大集團始終面臨資金緊張的困境。為了加快速度發展,許家印不斷向銀行借錢、向國際投行借錢,資產負債率最高竟達96%,在恒大地產上市前期,經過一系列資本運作,資產負債率仍高達70%。
在這種情況下,2010年1月恒大仍以年息13%成本,發行本金額7.5億美元(約人民幣50億元)、5年期優先票據。
可以這樣說,許家印的前期的成功是企業家成功負債發展的典型,許家印后期的成功,則是其登陸資本市場解決負債困局的成功。
3、精于公司運作
在許家印的發家史中,有過兩次登陸資本市場的經歷。在他的這兩次經歷中,許家印都以絕佳的公司運作手法,神不知鬼不覺地突破了各種制度性限制,實現了資本的成功注入和資產的置換。
第一次登陸資本市場,許家印用控股關聯企業收購A股殼資源,然后置入資產,取得直接融資資格。
第二次登陸資本市場,許家印利用海外注冊離岸公司、在離岸市場與目標對手進行股權或資產置換的方式,不但成功規避了天量的交易稅負,而且還能巧妙地實現賬面資產的盈利。
4、囤積優質資源
對于恒大地產來說,優質地塊一直是其最優質的公司資產和第一目標。恒大地產的模式基本就是快速拿地、低價銷售、快速回籠資金、加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