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德里王:靠抽鴉片寫詩度日
“詩人”國王被起義軍擁戴復位
1757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通過普拉西戰役,與印度莫臥兒王朝簽定協議,成為王朝監護人,剝奪了印度皇帝的權力。
莫臥兒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是德里王巴哈杜爾·沙。他從小就是一個癮君子,抽鴉片已經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此外,他非常喜歡寫些風花雪月的詩歌來贊美自己的后宮生活。
1857年,英國在印度軍隊實施改革,發給士兵們新式步槍和用油紙包的子彈,這些子彈上都涂有豬油或牛油,裝子彈時必須用嘴咬開后蓋。吃豬油是穆斯林的禁忌,而印度教徒則禁食牛油,于是這一褻瀆士兵宗教信仰的事件成為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導火線。
5月10日,德里以北密拉特的印度第三騎兵團土兵起義,他們高呼“德里王復位”的口號,向首都進軍。11日清晨,巴哈杜爾·沙被起義軍擁上寶座,第二次加冕。
此后,印度各地紛紛響應,形成了德里、坎普爾和勒克瑙三個起義中心。英國對此非常惱火,很快從緬甸、錫蘭甚至中國香港抽調部隊,組建“懲戒軍團”進行鎮壓,并將德里作為主攻目標,雙方從6月中旬開始展開血腥的拉鋸戰。
英軍殺光莫臥兒王朝繼承人
受當時全國起義形勢大好的影響,巴哈杜爾·沙逐漸興奮起來,他整天在皇宮禮拜室里祈禱真主賜福給起義軍,并以皇帝的名義向大眾發布一個預言:“100年前的6月23日,英國克萊武軍團占領了富饒的孟加拉,揭開了英國征服印度的序幕,而100年后的今天,英國人則將在神的譴責下滾出次大陸。”
正是在這一預言的影響下,起義軍于1857年6月23日對圍困德里的英軍發動了猛烈進攻。7月5日,英軍總指揮巴納德暴斃,“懲戒軍團”暴發霍亂,巴哈杜爾·沙的預言似乎應驗了。
但英國人并沒有撤退,新統帥威爾遜少將在9月14日凌晨命令向德里城內的3萬起義軍發起總攻。9月21日拂曉,英軍重新奪回了德里。
此時,萬念俱灰的巴哈杜爾·沙躲到了德里城北部幾英里外的阿克巴大汗陵墓里,英軍少校霍德森很快發現了他的藏身處。在獲得安全承諾后,巴哈杜爾·沙束手就擒。但是,霍德森卻殘忍地槍殺了三位王子,這意味著莫臥兒王朝失去了繼承人。
185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進行審判時,將巴哈杜爾·沙列為“首惡”,將其押解到緬甸仰光軟禁起來。1862年11月7日,巴哈杜爾·沙寫下一首詩后死去。他在詩中寫道:“愛的一切都去了,就像被秋天奪去美麗的花園,我只擁有記憶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