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陳群是曹魏三代的元老,其主張創建《魏律》,對治理國家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理解,為曹魏政權的禮制建設盡心盡力,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但是在陳群鮮艷的背后,誰又能想到他幼年時期的凄慘,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曹魏三朝重臣陳群
陳群幼年時期,家境貧寒,在極冷的冬天早上,他照樣從被窩里出來,拿起書來讀。灶臺里沒有過夜用的柴火,只不過是從水井里打一些冷水,用來洗手洗臉,讓自己清醒,都是為了更好的讀書,以至于他的皮膚在寒冬中凍裂開來,依舊不能影響其讀書的欲望。環境的惡劣,在他眼里不過是挫折罷了,他依舊能夠克服,只是為了從書中獲取知識,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他還不到20歲的時候,他離開了那破舊的家庭,到了京城求生嗎,他先是投靠到別人家里,自己還算有點筆墨,靠著幫別人抄寫賺取些許的錢財用來度日。到了冬天之后,他依舊沒有溫暖的衣服,幸好這時候他賺取了一些錢財,到市場上,花3百錢購買了兩個皮袖子,而不是購買溫暖的衣服。他買來這兩個皮袖子,僅僅是為了親手縫在布袍上面,讓自己能夠更好的抄寫。
就這樣過了幾年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讓兩個弟弟跟自己一起在南樓讀書。他令人把梯子抽調,只是用繩子來吊送飯菜和茶水,只有到了年終的時候,才下一次樓。就這樣堅持了兩年以后,他的學問有了很大的質變。
陳群字長文
?“陳群字長文”這一句話其實一篇文言文的開頭,講述的是陳群的生平事跡,是《陳群傳》的縮減版。了解陳群其人,就得從《陳群傳》出發,需先了解官方對其的記載。
盡心盡責陳群
在陳群還小的時候,其祖父陳實就發現了他的與眾不同之處。在劉備出任豫州刺史的時候,征召陳群為別駕,那是因為劉備深知陳群的名氣之大,想見見這個人才。在日后劉備想前往擔任徐州牧的時候,陳群出面勸阻,跟其分析其利弊,但是劉備不聽勸告,執意帶著人馬向東前進,準備跟袁術纏斗不休,而呂布趁機幫助袁術奪下下邳,致使劉備一敗涂地,悔恨自己當初沒有聽信陳群的勸告。
之后,陳群加入曹魏陣營,擔任西曹椽屬一職位,當時有人向曹操推薦王模、周逵二人,但是陳群站出來提出反對,但是遭到了曹操的拒絕。在之后的日子里,果真二人為非作歹,自取滅亡。為此,曹操還跟陳群道歉。后來,陳群向他推薦了幾個人,曹操都予以任用,而這些人在曹魏陣營做出來不錯的貢獻,世人都稱贊陳群的眼光不錯。
青龍年間,朝廷為了營建宮室,而致使百姓耽誤了農時,陳群上奏到:“盲目的營建宮室,只會是衰減國力,讓百姓們過著艱巨的生活,如此大費周章的耗費勞力,只會讓吳、蜀兩國有機可趁。”
在太祖還在世的時候,劉廙本來因為其弟叛亂的事情而受到牽連,陳群就跟太祖講述了自己的看法,得到了太祖的同意,因為太祖也認為劉廙是一位名臣,理應赦免。在陳群眼里,幫別人求情,不是為了別人的恩惠,更主要的是為了國家,為了曹魏政權著想。
陳群 劉備
?縱觀劉備的一生,其實他前期都是在寄人籬下,雖然他后期曾輝煌過一段時間,但是很短暫。不知為何,在劉備寄人籬下的時候,總會有很多人才投奔他,其中就有關羽等人,也許是劉備對待人才有著自己與生俱來的天賦,但都不能改變其境況。其中有些士大夫們非?春脛洌怯譀]有至死追隨劉備,這又是為何呢?其原因還是劉備境況凄慘,不能實現士大夫的抱負。
仁德之君劉備
田豫在離開之后,劉備帶著軍隊前往豫州任職,在這里他遇到了兩個人才,分別是陳群和袁渙,但是他依舊錯過了這兩個人才。陳群,字長文,是穎川許昌人士,其隸屬于豫州刺史部,也也是為何劉備能夠遇到他的原因所在。陳群的家族在中原那可是有名的士大夫家族,他的父親是陳紀,在當地也有很大的名氣。魯國的孔融,他是孔子的后裔,是一個才能出眾的人,年齡在兩父子之間,先是孔融認識了陳紀,然后陳群才跟孔融結識,于是,陳群的名字也就越來越大。劉備到了豫州之后,他本來就是一個善于禮賢人才的人,他必然不會不知道陳群的大名。因此,他到了豫州地界之后,就征召陳群前來大人別駕,就是想要跟陳群套套近乎。于是,兩個人就有了交流,彼此對對方深表佩服。
可是沒過多久,陶謙去世了,徐州的官名希望劉備前往,讓他擔任州牧。劉備非常想要前往徐州,但是陳群卻建議他不要去,分析了去徐州的利弊,但劉備執意如此,陳群沒辦法。后來,陳群的預言相繼成為現實,奈何劉備因為對地盤強烈的占有欲望,失去了這樣一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