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見曾子
子夏拜見曾子,曾子問,你怎么胖了?子夏說,我為了贏得勝利,所以把自己養胖了。曾子說你說的是什么事啊,我怎么不知道?子夏回答,我回到家中,看到堯舜當帝王的時候,天下一片太平,君王和百姓都能守仁德,我覺得很快樂。
子夏見曾子
我出門游玩,看到那些有錢人過的生活那么安逸,要什么有什么的日子誰不想擁有呢,我就認為有錢了才會快樂,這兩個想法在腦子了爭論,勝負難分,我寢食難安,一直在思考問題,所以就瘦了。但是現在是先王的仁德勝利,我就沒有雜念,專心推廣仁政,所以我就胖回去了。
這就告訴我們,在追求利潤的時候要去激發不同利益的積極性,發揮它原有的創造性,這才是推動市場經濟的重要因素,用另一種方式說,在當下市場經濟穩步運行的情況下,就要求我們每個人都為之努力,為了能在這個優勝劣汰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下獲得新生。
而且還向我們揭示了在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還要兼顧道德,我們必須時刻牢記,市場經濟就是道德經濟這一道理,我們在為自己謀利益的同時,不能把自身利益的發展建立在損害他人利益上。我們要用正當的手段,不能做違反法律的事,不能越過法律這條底線。
這就要求每一位企業家在致力于自身產品的創新發展的同時,還要為民眾考慮,除了考慮他們的需求是什么,還應該考慮維護他們的利益,加強 產品質量,提高技術,降低成本,這些都是身為企業家應該做到的。
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子夏因為自己兒子死了,如今要白發人送黑發人,把自己眼睛哭瞎了。曾子聽說了就去看望他,一到子夏家,曾子就大哭起來。
子夏
說我聽說朋友的眼睛瞎了,我來為他哭泣,子夏被曾子這樣一說又傷心起來自己也開始哭了,說我明明沒有罪過,為什么上天要這樣對我。曾子說,你錯了子夏,你不僅有錯誤,還犯了不少錯。
首先,當初我和你一起侍奉老師,老師很欣賞我們,并希望我們能一直陪伴老師,和老師一起探討探討學術,學習學習經典,就算不做什么大官,但最起碼我們去努力過了,我們把仁的思想帶給統治者,我們想要他們采納我們的建議。
但是你告老還鄉,回到西河,讓西河的人們把你比作老師,這是你的第一條過錯。
你父母去世的事情,老百姓都不知道,既然他們那么尊重你,又怎么會舍棄你呢,你獨自承擔失去父母的痛苦,這時候是需要百姓安慰你的時候啊,你平日里教他們仁的思想,提升他們的思想品德,很多人都對你表示感謝,你有困難大家都會樂意幫助你的你沒有把百姓的仁德放在心上,這是你第二條罪過。
你兒子死了,你哭瞎了自己的雙眼,這是你第三條罪過,你秉承著的仁政思想呢,你還要實現的遠大抱負呢,你都忘哦了嗎,你和我說你沒罪,我看這還不夠嗎。
子夏扔掉自己的手杖,對曾子說,謝謝你提醒,我錯了,我離開你們一個人太久了,現在我要回來。
子游子夏
子游與子夏同時孔子的學生,老師的教學是相同的,但是即使是同為孔子的學生其思想也具有非常大的不同,子游與子夏就曾經因為教學觀念的不同而產生了一場辯論,這場辯論說明了教學應該做到因材施教,就是放到今天來說也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我們今天也在學習運用儒家的思想。
子游子夏辯論
《論語》記載了子游與子夏關于教學的辯論,子游說,對于子夏門下的那些小子們學習一些灑掃進退的知識就可以了,自身的資質在那里擺著,學習這些末端的事情就完全可以了。子夏卻不同意子游的說法,并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子游說的不對啊,對于君子之道我是都想傳給弟子的啊,只是有的需要先學習,有的需要后學習,學習的時候也應該根據弟子的情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傳授過程,就像是培養花草一樣,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一開始就學習比較深的東西的,那些可以一開始就能夠學習比較深刻的知識的人是非常少的,那些可以將所有的知識融會貫通進行傳授并且能夠很好的接受的傳授方法,不是沒有,是圣人教授賢人的做法啊。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與其弟子的一些應答,這些知識對于現代人來說也是非常實用的,所以現代人在積極的學習孔子,我們現在又提出尊孔重教,是有道理的,孔子是一名偉大的思想家,其思想價值適用于任何一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