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三國時期的劉禪,劉阿斗可以說在世人眼里都是扶不起的阿斗,繼位后沒多久蜀國就被滅亡了,其實不然劉禪其實可以說并不是傻而是大智若愚的境界了,劉禪繼位的時候可以說已經是蜀中無大將了,五虎上將已經死了四個,唯一剩下的趙云也年邁了,并且當時蜀國內外都已經出問題了,內則是內臣不合,外則是剛經夷陵戰敗,完全可以說是內憂外患的情況繼位的了。
當劉禪繼位后更是推行務農殖谷,閉關息民的政策得以恢復了一點元氣,但是諸葛亮在此期間依舊選擇南征四郡,這些兵力后援,糧草后援如果沒有劉禪推行行務農殖谷,閉關息民又從哪里來呢,可以說劉禪當時繼位更是讓西蜀幾年內就穩定了下來。
有人可能到這里會說是諸葛亮示意劉禪這么做的,但是諸葛亮死后的29年時間內蜀國不但沒有退步反而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安定,并且劉禪的制衡一法也不錯,把諸葛亮的權利一分為二給了蔣琬負責行政,費袆負責軍事,雙方互相制衡。
當時諸葛亮死前6次北伐全部以失敗告終,可以說是傷及根本的情況下劉禪穩定了局面,但是諸葛亮死后剛穩定沒多久姜維又開始9伐中原,更是勞民傷財,如果劉禪真的那么昏庸怎么穩定后方29年之久,并且支持諸葛亮和姜維多次出兵的兵力糧草呢。
根據諸葛亮的“后出師表”上推測當時蜀中可以說到了人才少,并且如果不馬上北伐可能老一輩的人才逐漸死去卻沒有新的人才填補,已經到了不可不北伐“以攻為守”的地步了,可見當時蜀中情況多差。
后面蜀國敗了,劉禪投降是因為蜀已經完全拼不起了,如果拼則肯定被屠殺殆盡沒有任何機會,投降則還能保留自己和蜀國一些人的生命,后面的樂不思蜀更是說明了天下已定,負隅頑抗只是徒勞罷了,其實劉禪比誰都聰明并且沒有迂腐,也惜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