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一般古代的皇帝都是從太子坐上去的,而一般來說太子是嫡長子,就是傳說的家天下,但是明朝的太子卻不太一樣,基本上都不是嫡長子,這是怎么回事呢?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但真正有嫡長子身份的3位,這是怎么回事呢?
明朝(除去南明和追封)一共有皇帝十六位,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鎮、明代宗朱祁鈺(后英宗復辟)、明憲宗朱見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載垕、明神宗朱翊鈞、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以及明思宗朱由檢。
這其中,拋開明太祖朱元璋外,另除去以長孫繼位的朱允炆、篡位的朱棣和三位兄終弟及的朱祁鈺、朱厚熜和朱由校和明穆宗朱載垕以遺照繼位外,一共還剩下九位皇帝。在這其中,嫡子身份的只有朱高熾(明仁孝文皇后徐氏)、朱瞻基(明誠孝昭皇后張氏)和朱厚照(明孝宗孝康敬皇后),其余全部是庶出。
那么,是不是有可能因為皇后不能生育?這個有可能。但是,一件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胡皇后離奇“讓位”
明宣宗朱瞻基原配胡皇后原名胡善祥,山東濟寧。于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被選為皇太孫朱瞻基妃;又于洪熙元年(公元1378年),隨著丈夫朱瞻基升格為太子升為皇太子;宣德元年(1426年),朱瞻基即位,她立為皇后。但是雖然她貴為皇后,且忠厚善良,但她沒有生育兒子,不過有兩個女兒。料想不過數年,一定能產下嫡長子。但是,歷史吊詭的一幕出現了。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宣宗最寵愛的女人孫貴妃,誕下了皇長子朱祁鎮(后來的明英宗),之后,朱瞻基竟然在宣德三年春,以胡皇后無子多病的理由,命令胡皇后上表辭去皇后之位。胡氏廢居長安宮為道姑,賜號靜慈仙師,然后冊立孫貴妃為皇后。
皇后沒有兒子,但是并不是不能生兒子。生下兒子不就是嫡子么?可為什么朱瞻基迫不及待地逼她讓位,然后把太子之位授予庶長子朱祁鎮呢?
之后的蹊蹺事越來越多。
明憲宗朱見深的生母是朱祁鎮妃子周氏,他于正統十四年(1449年),未滿兩歲的朱見濬被立為皇太子,當時皇后錢氏尚在;明孝宗朱祐樘的生母是紀氏,他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被立為皇太子,當時皇后王氏尚在;明神宗朱翊鈞的生母是李氏,他于隆慶二年(公元1568)當時皇后陳氏尚在;明光宗朱常洛生母王氏,他于萬歷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被立為皇太子,當時皇后(同樣姓王)尚在;比較特殊的是明熹宗朱由校,他父親明光宗朱常洛即位時太子妃已死,且繼位未滿一月就死了,所以談不上皇后。
而且當皇長子降生并被封為皇太子后,皇后就再也沒生育。這說明什么?皇帝基本不去臨幸皇后了。
原因究竟是什么?
因為在敬天法祖的大明,朱元璋曾經頒布過一部《皇明祖訓》,其中規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若奸臣棄嫡立庶,庶者必當守分勿動,遣信報嫡之當立者,務以嫡臨君位。朝廷即斬奸臣,其三年朝覲,并如前式。”這里邊規定的比較模糊——在朝廷無皇子、必須采用兄終弟及時,須立嫡長子,這就是說,當必須從皇帝的弟弟中挑皇位繼承人時,“立貴不立長”。那么,如果皇帝有兒子,既有長子又有嫡子呢?朱元璋并沒有說。這里邊的原因可能是,朱元璋的馬皇后并沒有兒子。
當時的皇太子朱標并不是嫡子。后世史書中稱他為嫡子,但當時就有人懷疑——據明末清初的潘檉章等人考證,朱標應為朱元璋的側室李淑妃所生。從《皇明祖訓》里邊朱元璋的話也能反證:如果朱標是嫡子的話,那么為什么不寫上“凡立皇太子,須立嫡不以長”,這里邊應該是朱元璋自己也猶豫了,如果這么些,大明朝自他開始就要破壞他立的規矩了。但是幾千年的規矩又使他不得不妥協,最終只好提出這么一個模糊的說法。
明朝太子盤點:
明朝第一任太子朱標沒能活過太祖朱元璋,英年早逝,隱忍二十四年,都未能順利上位;钪臅r候,這位太子也因為性格“過于仁弱”而屢次遭到朱元璋的訓斥。朱標一直活在父親朱元璋殘忍嗜殺的陰影下,隱忍久了,心態扭曲,抑郁癥重度,身體虛脫,38歲便撒手人寰。
第二任太子確切的說應該是太孫,自從當上皇儲就飽受爭議,朱元璋早期也有立兒子做儲君的想法,雖然還是立了孫子做繼承人,但卻要兒子手握重兵環聚四周,所以說朱允炆這個太子當的也是提心吊膽。于是,他一上位就開始對幾個王叔下手,結果反被四叔燕王朱棣給擼下來了。
第三任太子朱高熾,專愛研究美食,小胖子一枚,并不怎么受成祖朱棣待見。相較而言,朱棣更喜歡他的二兒子朱高熙,幾度有廢長立幼的念頭,所以朱高熾這胖太子當的也是戰戰兢兢。
第四位太子朱瞻基,即使在回京奔喪和就職的時候,也險些遭遇叔叔的毒手,你說他這上位是有多驚險啊!但朱瞻基志趣高雅,特喜歡斗蛐蛐,人稱“蟋蟀皇帝”。
第五位太子朱祁鎮,算是比較幸運,年僅九歲就被推上寶座,但國事全由太皇太后張氏把持。
第六位太子是朱祁鎮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這位太子更不容易,比起前幾位他更是多災多難。人家畢竟有老爸罩著,可他從小老爸就別人抓了俘虜,他的叔叔當了皇帝不久就把他的太子給廢了,他活的更是膽戰心驚。
第七位太子朱見深的第三子—明孝宗朱祐樘,他的太子當的比他老爸更窩囊,從小長在深宮吃百家飯長大的,剛一降生母親就被萬貴妃給謀害了,有個皇帝爸爸還不敢認。
第八位太子朱厚照,他作為明孝宗唯一的兒子,算是最幸運的明朝太子。但他荒淫不羈,三十歲就精盡人亡了,死后還無子嗣,讓遠在湖北的堂弟朱厚熜撿了大便宜。順便說一句,現在很多人說西門慶的人物原型就是朱厚照,也不無道理。
第九位太子是嘉靖帝朱厚熜的三子朱載垕,這位太子雖然沒有競爭對手,但他老爸嘉靖帝整天修仙,根本就不怎么理會他,還以二龍不相見為由拒絕他的問安。最要命的是朱厚熜智商奇高,還特意扶持嚴嵩一黨制裁太子朱載垕一黨,朱載垕如履薄冰的到了三十歲才登基。
第十位明神宗朱翊鈞,這個太子是他老爸朱載垕和宮女所生,到了五歲才有名字。由于明穆宗皇后沒有子嗣,他撿了個漏,他的太子還算舒服,小小年紀就上了位。
朱翊鈞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當了快五十年的皇帝,年輕時順風順水還比較勤勉,但不到三十歲就想退休了,罷工三十年不上朝,人稱罷工皇帝。
但朱翊鈞的兒子明光宗朱常洛就沒他老爸這么幸運了。
朱常洛是萬歷帝朱翊鈞的兒子,由于萬歷帝更喜歡他的三兒子福王朱常洵,朱常洛這個儲君隨時可能變成前任。因此,朱常洛雖貴為太子,但經常被宮女、太監,還有其他人欺負。煎煎熬熬、忍忍耐耐好不容易當了皇帝,苦日子到頭了,結果卻吃了一把紅丸,拉了一夜的肚子,拉死了,讓人無語的很。
當了三十年的太子只做了三十天的皇帝,當太子時候也是如臨深淵,還差點被刺客給做了。朱常洛在位才33天,因此又被成為“一月天子”,人稱“倒霉皇帝”。
明朝最后兩個儲君一個是明熹宗朱由校,一個是明思宗朱由檢。他們兩個前者就像明英宗朱祁鎮的翻版,寵信宦官無所作為,后者志大才疏,做皇儲時擔心哥哥猜忌害怕宦官害他,每天裝傻充愣謹小慎微。
值得一說的是,朱由校是個天分頗高的木匠,而且癡迷玩木頭,發明了一大批的木制家具和玩物,人稱“木匠皇帝”。
朱由檢是朱由校的弟弟,即崇禎帝,他做了皇帝雖然宵衣旰食忙于政務,卻還是沒有逃脫亡國之君的命運,最終披發覆面自縊于煤山。
可以說有明一代,太子做的容易的沒有幾個,即使有也是飽受罵名,如:朱祁鎮,朱翊鈞,朱厚照,朱由校。
好了,自從祖宗那時開始就不立嫡子了,以后更不好堅持。尤其是從朱棣起兵靖難,就更不好提嫡子繼位——朱棣曾經謊稱自己是馬皇后兒子,但是當時大臣們都懷疑。至于第二條,恐怕是大明皇帝還是畏于幾千年的成例,不敢在有嫡子的情況下立庶長子,因為害怕嫡長并存,故而只要立了太子,就不能再讓皇后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