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夷陵之戰的相持階段,劉備在東西七百里的線路上建立營寨,魏文帝曹丕聽說了這件事情,對群臣說:劉備“不懂軍事(不曉兵),哪里有七百里連營可以攻擊敵人的!‘在大片低洼和險要地區駐扎軍隊,容易被敵人擊敗’”。還說劉備這是犯了兵家大忌。陸遜在給孫權上書時也說:“回顧劉備以往用兵打仗的情況,總是敗多勝少”。因此,盡管劉備深入了東吳五六百里,也不值得擔憂。后來劉備果然被東吳的陸遜打敗,所帶軍隊兵士舟船器械幾乎全部喪失,蜀國經過這一仗元氣大傷,劉備自己也因為慚愧悔恨而導致了第二年去世。
但是,劉備從當上安喜縣尉開始,后來當上平原縣令,代理過徐州刺史,就任豫州刺史,自任荊州刺史、益州刺史,可以說多半生都是在打仗中度過的。到后來,劉備建立了蜀漢政權并當上了皇帝,其軍事勢力也是在不斷地發展壯大,直到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說明他這仗打得還是有效果的。三國是個諸侯紛爭、軍閥混戰的年代,不懂軍事想立足都難, 可讓曹丕和陸遜說成是“不曉兵”的劉備,為什么能夠建立一個國家呢?
劉備敗多勝少卻永不言敗
劉備敗多勝少,但劉備區別于那些一蹶不振的諸侯之處在于,劉備永不放棄,跌倒了,再爬起來,總是會尋找機會東山再起。
劉備起家于討伐黃巾軍,因為有功,當上了高唐縣令。被黃巾軍打敗后,劉備投奔了公孫瓚,被公孫瓚任命為別部司馬,讓他跟隨青州刺史田楷以防備袁紹。因為戰斗有功,當上了平原縣令。
陶謙死后,劉備代替陶謙當上了徐州刺史。這時候的劉備犯了一個大錯誤,收留了被曹操打敗的呂布!趁著劉備和袁術爭戰相持的機會,呂布偷襲并占有了下邳城,劉備不得已只好和呂布求和。但劉備并沒有就此依附呂布,甘心當一個寓公或者是一個賓客,而是回到小沛,又集結了一萬多人。這當然會引起呂布的忌憚,于是率兵攻打,劉備戰敗逃亡,歸附了曹操。
到了曹操這兒,名義上是到了朝廷,曹操對待他也很好,但劉備并不安于富貴安閑的日子,而是仍然想著再去邳地收集他的散兵。曹操給了他軍糧,補充了兵員,讓他向東攻打呂布。雖然再次失敗,劉備也跟隨曹操回到了許縣,但仍然沒有放棄。袁術稱帝失敗后,想經過徐州北上投奔袁紹,劉備借此機會要求截擊袁術,曹操就派他和朱靈一道截擊前往。劉備到了徐州,等到朱靈回到曹操那兒以后,劉備就殺了徐州刺史車胄,自己當上了徐州刺史,再一次自立。同時,劉備和袁紹結盟。
建安五年,袁紹準備攻打許都,曹操為了側翼安全,率兵攻打劉備,劉備再次失敗,不得已投奔依附了袁紹。曹操和袁紹在官渡相持,袁紹派遣劉備和曹操的叛將汝南郡的黃巾軍劉辟進攻許縣。曹操派兵攻打劉備,劉備想借此機會離開袁紹,就將袁紹撥給他的軍隊歸還,勸說袁紹向南結好劉表。袁紹同意后,劉備就來到了汝南。這讓劉備即避免了玉石俱焚,又有了自謀發展的機會。當曹操在官渡打敗袁紹,回過頭來攻打劉備的時候,劉備才有了機會和條件投靠劉表。
到了荊州的劉備,雖然逐漸不受劉表信任,但他手里有兵,又獨守一地,仍然保持著一定的獨立性。所以,當曹操進攻荊州,正趕上劉表死,劉表兒子劉琮投降了曹操的時候,劉備雖然猝不及防,但還是能夠率領自己的隊伍南下。這讓劉備有機會聯絡孫權,共抵曹操。
赤壁之戰,孫權打敗了曹操的水軍,再加上軍隊染上了瘟疫,曹操大軍北撤。劉備趁機奪取了荊州的江南四郡,這讓劉備有了立足之地。站穩腳跟后,劉備抓住機會進入西川,在逼迫劉璋投降后,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地盤。
可以說,正是劉備的這種屢敗屢戰,永不放棄,才讓他有機會走向最終的成功。和他同時期的人,有幾個曾經勢力比他不知強大多少倍的人,正是由于缺少了他的這種精神,所以很快被諸侯淘汰出局。如同時代的韓馥,擁有天下大州冀州,當公孫瓚前來討伐的時候,還沒有等到交戰,就已經嚇了個半死,袁紹派人再一嚇唬,他就拱手把冀州城交了出去。還有這個袁紹,雖然官渡失敗,但他只是損失了部分精銳部隊,其地盤和力量仍然不輸曹操?墒撬恢\東山再起,而是整天在家里憂愁,最終就這樣愁死了。這些人缺少的就是劉備的永不言敗的精神。
劉備自強不息始終謀取自立
劉備先后依附過好幾個人,但劉備能夠保持著自己的相對獨立性,當沒有機會的時候,他能夠耐心的等待,有了機會,他善于把握,這種自強不息始終謀取自立的作為,也是他能夠最終立國的條件。
劉備曾經依附公孫瓚,當他和青州刺史前往徐州救援時,他手里是有兵的,雖然不過是千余人,這仍然會被人看成是有自己力量的人。有了這個基礎,陶謙才會給他個虛名的豫州刺史,也才會臨死把徐州交給他。呂布偷襲,劉備不得已依附了他,但他很快又召集了一萬人,正是這種自立,才引起了呂布的警惕,于是趁他羽翼未豐時下手。董承等人曾經受衣帶詔,密謀殺曹操,劉備也參與其中。劉備借機會出外,他不是借機會逃亡,而是借機會據州自立,這就是他殺了車胄的原因吧。
最能說明劉備自立的是他和孫權的關系。本來,曹操進攻荊州,劉備很快就被打敗,失敗了的劉備很快就被邊緣化。但是,劉備能在孫權獲勝后看到自己的價值,所以,他不顧諸葛亮等人反對,執意前往東吳,為自己謀取了孫權的承認。東吳的周瑜是要孫權扣留劉備的,但孫權正是看中了劉備的力量,需要他分擔抵抗曹操,這才不但承認他荊州刺史的官位,還把新奪取的荊州之地借給了他。假如,劉備沒有謀取自立的雄心,沒有抓住機會奪取江南四郡,孫權會讓他獨立守荊州嗎?沒有荊州的劉備,又何談奪取西川?
這種依附時努力保持相對獨立,有機會則謀取獨立,除了劉備,三國還能有誰?比如說那個張邈,別人勸他自立,這本來沒有錯,但他卻迎來了呂布,這種背叛了人再依附另一個人又怎能算作是自立!
這也難怪曹操要說,天下英雄只有他曹操和劉備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