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五十二年,康熙帝曾對諸王貝勒大臣們說:“憶及數事,朕若不言,無敢言之人,非朕亦無知此事者……我朝從征效力大臣中,莫過于鰲拜巴圖魯者……鰲拜功勞顯著,應給世職。”由此可以看出,康熙是知道鰲拜的功勞很大的,但是他還是想盡了辦法吧鰲拜擒獲,并且把他軟禁至死。結果最后卻為他平反,雍正帝即位后,“賜鰲拜祭葬,復一等公,世襲罔替”,并于雍正九年加封超武公。這些都說明,即使是在清代,鰲拜也不是奸臣,而是被清帝褒獎的有功之臣。鰲拜為什么最后會被康熙皇帝處置清算呢?是因為他功高震主,切獨擅專權,與康熙皇帝的君權形成激烈的沖突。
大家都知道鰲拜代表著滿洲關外舊臣的勢力,長期把持著朝政;但隨著康熙皇帝日漸長大,圍繞在皇帝身邊,新的滿洲貴族也在不斷壯大,形成了以康熙帝為核心,康親王杰書、安親王岳樂、大學士明珠、索額圖等組成的新的勢力集團,他們并了解也不留戀關外的生活,一心想的就是統治全中國。兩個集團相爭的結果,就是皇權的勝利!鰲拜在清朝算是三朝元老,他輔佐了三代帝王,在太宗、世祖兩朝都是戰功赫赫的勇士和將領,特別是在太宗病逝、世祖即位的問題上,鰲拜帶領兩黃旗將士堅定地站在了“立太宗子”的立場上,并從未向多爾袞屈服過。
所以在多爾袞死后的順治八年正月,鰲拜被升為議政大臣;閏二月,又以軍功而得嘉獎。從此,作為內大臣之一而常伴順治帝左右,直接參與管理國家各類事務。直到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帝病逝。1661年,順治帝病逝于養心殿,8歲的皇子玄燁即位,為康熙帝。按照順治帝的遺詔國家政務由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輔臣代為掌管。
但是順治帝萬萬沒想到,隨著輔政時間的推移,康熙帝的長大,康熙皇帝與輔臣之間的矛盾日漸激烈!在四大輔臣中,逐漸專權的就是鰲拜!本來,按照順治帝的遺命,索尼位列四大輔臣之首,本應發揮首腦作用。但是,從努爾哈赤時代就開始追隨皇帝左右的索尼,此時已是歷經四朝,年老多病,力不從心了。
而遏必隆生性懦弱,且與鰲拜交好,蘇克薩哈雖說是公主的兒子,出身高貴,卻因曾是多爾袞的舊部,不為眾人所服。這樣,鰲拜的權力就越來越大,開始了結黨營私,日益驕橫的生活!鰲拜的驕橫專權到了何種地步,可以從以下幾個事件中看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