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鄭成功收復臺灣經過全過程 鄭成功是如何收復臺灣的

巧渡鹿耳門

來源:小編整理2024-06-30 16:03作者:超多

巧渡鹿耳門

荷軍的據點臺灣城、赤嵌城位于臺南市。這里海岸曲折,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臺江。臺江西南面有七座山嶼相連,叫做七鯤(魚+身)。每座山嶼相距1里多,彼此“毗連環護”。一鯤(魚+身)北面隔 海有北線尾小島,其間海面叫大員港(又稱安平港)。北線尾北側為鹿耳門港。荷蘭人修筑的城堡臺灣城在臺江西側的一鯤(魚+身),赤嵌城在臺江的東側,互為犄角。

巧渡鹿耳門

從外海進入臺江有兩條航路:一條是大員港,叫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魚+身)之間;一條是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即“鹿耳門航道”。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制,必須經過戰斗才能通過。北航道水淺道窄,只能通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通過。

1627年荷軍曾在北線尾島北端建有熱堡,1656年在一次臺風中倒塌后便不再派軍防守。荷軍認為,憑此“天險”,只要用艦船封鎖南航道?,與臺灣城、赤嵌城的炮臺相配合,就可阻止鄭軍登陸。

鄭成功之所以選擇在鹿耳門港突入,一是掌握了該地的潮汛規律,即每月初一、十六兩日大潮時,水位要比平時高五六尺,大小船只均可駛入。鄭成功從澎湖冒風浪而進,正是為了在初一大潮時渡鹿耳門,二是鄭成功早已探測了從鹿耳門到赤嵌城的港路。所以,鄭成功實施登陸作戰的路線、地點的確都是正確的。

四月初一中午,鹿耳門海潮果然大漲,鄭成功命令眾將士按圖迂回而進。鄭軍大小戰艦順利通過鹿耳門后,立即兵分兩路:一路登上北線尾,一路駛入臺江,準備在禾寮港(今臺南市禾寮港街)登陸。

臺灣城上的荷軍原以為中國船隊必從南航道駛入,忙于用大炮攔截,未料到鄭成功卻躲開了火力,船隊從鹿耳門駛入臺江,在大炮射程之外。荷蘭侵略者面對浩浩蕩蕩的鄭軍船隊,“駭為兵自天降”,頓時束手無策。鄭軍船隊沿著預先測度好的港路魚貫而人,切斷了臺灣城與赤嵌城荷軍的聯系,迅速于禾寮港登陸,并立即在臺江沿岸建立起灘頭陣地,準備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在北線尾登陸的一支鄭軍,駐扎于鹿耳門,以牽制荷蘭侵略軍兵船,兼防北線尾。

臺灣的漢族和高山族人民見祖國的大軍到達,爭先恐后地“出來迎接他們,用貨車和其他工具幫助他們登陸”。

根據荷蘭方面記載,鄭成功的登陸行動得到中國居民中2.5萬名壯士的幫助。南北路土社高山族群眾聞訊接踵而至,表現了臺灣人民熱烈歡迎祖國軍隊收復臺灣的愛國熱情。正是由于臺灣人民的大力支援,鄭軍不但順利登陸,而且為分隔包圍盤踞臺灣的荷軍創造了條件。

本文導航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