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之時,蔣介石和馮玉祥頭上都頂著“總司令”的頭銜,這是早期蔣馮電文多以蔣總司令、國民聯軍馮總司令開頭的原因。
不同之處在于,蔣介石當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而馮玉祥是國民聯軍的總司令。
蔣介石的崛起同黃埔軍校分不開。孫中山為建立革命武力,于1924年6月成立黃埔軍官學校,任命蔣介石為校長。同年10月,軍校學生平定廣州商團事變,蔣介石的黃埔系開始嶄露頭角。1925年2月,蔣介石率軍校教導團以及粵軍第一次東征,連戰皆捷;6月,蔣介石又討平了楊希閔、劉震寰的叛亂,鞏固了廣東這塊革命根據地的同時,也為自己后來出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馮玉祥成為國民聯軍的總司令頗有一番曲折。
馮玉祥本名馮基善,字煥章。1882年出生于河北保定,十一歲因家境貧寒失學,只得住在父親的營盤里自修功課,其父希望替他補上兵額,領得一些“恩餉”以補助家庭用度。當時他父親所在的清朝保練軍是著名的“父子兵”,一般人是很難補得上的。后來營中終于有了一個缺額,管帶苗某就說:“這回該叫馮大爺的兒子補上去。”主管人員問:“叫什么名字?”苗管帶一時想不起來,又怕耽誤這一機會,就隨手寫了“馮玉祥”三字。從此,這個名字就正式使用起來。
從軍之后,馮玉祥歷任哨長、隊官、管帶、協統、師長,一直做到陜西督軍、河南督軍、陸軍檢閱使等,以治兵嚴厲聞名。1924年9月,北洋軍閥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馮玉祥以直系部將,率所部自古北口班師回京,與老同盟會員胡景翼、孫岳兩軍會合,號國民一、二、三軍,趁機倒戈,反吳佩孚發動首都革命。從此,國民軍成為新興崛起的獨立軍系。1925年1月,馮玉祥專任西北邊防督辦,將國民一軍各部統轄于西北邊防督辦署,改稱為西北陸軍。
彭澤民、李烈鈞、馮玉祥、王造時、李公樸
1926年初,由于曹錕、吳佩孚的直系聯合張作霖的奉系在華北夾擊馮玉祥的國民軍,廣東的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指出,“國民軍退出京津,尚未被完全消滅前,英、日兩國比協定以奉軍對西北之國民軍,以吳佩孚對南方之廣東革命軍,故應聯絡國民軍,使其退守西北,保留固有之勢力;并于三個月內出兵北伐,在吳勢力尚未充足之際,一舉占領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