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翻開書本,想要從歷史的長河中找出,誰是在二戰中參戰時間最長的國家,那么中國肯定是要占一個席位的。因為現在公認的二戰是在開始在一九三九年,而我們可憐的祖國在1937年的時候就已經被跳蚤一樣的小日本給盯上了,那年的盧溝橋,直到今天都還殘留著硝煙的味道。但這個還不是最早的,如果不考慮其他限制性的因素,和日本戰爭的起點應該算在1931,那年,難忘九一八。
如果翻開書本,想要從歷史的長河中找出,誰是在二戰中被打的最慘的國家,那么很不幸,我們的祖國又要榜上有名了。因為我們從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就很少能擁有和平,一個個的列強就像是饑餓的野狗一樣,瘋狂的從我們這條老朽的東方巨龍身上瘋狂的噬咬著血肉,英國、美國、俄國、就連曾經俯首稱臣的日本也拿起了刺刀。
如果翻開書本,想要從歷史的長河中找出,誰是二戰中骨氣最硬的國家。要知道,這個榮譽可是非同小可的。會是法國嗎?畢竟當時的法國一直自豪的宣稱自己的陸軍是整個歐洲最厲害的。然而不是法國。因為在和德國對抗的時候,他的陸軍僅僅只撐可四十二天。然后就宣布亡國。會是強大的美國嗎?然而十四萬的美國和菲律賓的聯合軍隊,在遭遇日本之后,就有十二萬人選擇了投降。會是我們中國嗎?我們中國當時不是被打的最慘的嗎?我們不是簽訂了一個又一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嗎?我們不是被列強的鐵蹄蹂躪了一遍又一遍嗎?
可是答案就是我們中國,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投降國,我們從未亡國!
或許有人會說,那是因為日本只是一個彈丸小國,人也多不到哪里去。而中國當時有那么多的人,所以中國才能靠著人海戰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僥幸殘存。那么我們就試著對比一下當時中日的國力。首先是兩國在經濟上的對比。就拿最基本的鋼鐵來說吧,當時的日本的鋼鐵產量,是中國的一百四十五倍,而石油則是中國的一百二十九倍。但是這還沒有完,因為我們不要忘記,日本只是一個島國,本身的資源除了林業資源之外,其他的尤其是礦產方面,可以用貧瘠來形容,而中國則是地大物博。煤礦儲量世界有名,雖然石油比不上中東,但是還是有幾塊油田的。
所以如果雙方的基礎差不多的話,那么這個數據究竟會變成什么樣子,實在是無法想象。
而在軍事方面,日本則更是軍事強國。當時中國還沒有能拿得出手的國產艦艇,所有戰艦都依靠進口,但即使如此,排水量也只是個位數,而日本的戰艦,排水量平均下來接近百噸。而戰艦的戰力是和戰艦的排水量成正比的。
更不幸的是,那個時候,我們國家的空軍實力無限接近于零,反觀日本呢,他用他的飛機編隊在珍珠港給美國還深深的上了一課。如果從綜合國力的角度來給各個國家打分的話,德國、日本、美國等應該都在七十分以上,而中國,剛剛突破個位數。
那個時候,我們中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國,沒有先進的生產力,連拖拉機都造不出來,更別提什么飛機大炮了,可是我們卻硬生生的抵擋住了日本的侵略,長達八年之久。為什么?因為我們骨子里有骨氣,我們雖然受千年儒家思想的影響,仁義禮智信。
但是,我們卻同樣擁有如同長城一樣不倒的傲骨。我們曾經是雄獅,雖然倒下,但終會涅槃。就如同蔣介石曾經預言的那樣:“中國可以被打敗,但是不可能被亡國。”因為我們有四萬萬原為此而犧牲的同胞。抗戰到底,犧牲到底。那個時候,我們的領袖毛主席不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提出了著名的“論持久戰”,只要我們一直堅持下去,最后勝利的一定是我們,畢竟日本就那么大點地方,那么點人不是嗎?
翻開歷史書我們可以知道,近現代時期,我們國家一直都是輕工業比較發達,這是由于我們傳統的小農經濟的影響。所以,重工業可以說是十分的薄弱。因此我們國家在戰爭的一開始就處在了劣勢。不僅如此,那個時候許多高層人物錯誤的認為中國最終會失敗,所以對待抗日戰爭一直持反對不支持的態度。
比如有名的胡適先生,就曾經向蔣介石建議:主和不主戰。我們的國家在那個時候承受了太多的苦難,幾乎是被外國列強欺凌了一個世紀的時間,但是我們國家最后還是堅持住了。不僅如此,我們最后終于取得了勝利的果實。我們戰勝了在太平洋上給予美國艦隊重擊的日本,戰勝了這個窺覷我們最久的宿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