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揭開歷史上江西之名緣何千年不變之謎

來源:小編整理2024-08-22 10:26作者:chenliang

消失的“江東”與龐大的南直隸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定都南京應天府。明代改前元的“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習稱仍為“行省”),江西行省因之改為江西布政使司而延續。但明朝也不曾恢復故宋的“江東”,而是以應天府所在周邊區域為“直隸”。于是太湖流域的財富之區盡屬直隸,舊兩浙西路只剩下治所杭州府與各方面均無足輕重的嚴州府(屬今杭州市),與舊兩浙東路合建浙江省。

由于鳳陽是朱元璋的桑梓之地,也是祖先陵寢所在,太祖皇帝的鄉土觀念使得明初的“直隸”北界竟越過了淮河,大體上囊括了宋代的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江南東路、兩浙西路的廣闊區域。大概朱元璋自己也覺得這個直隸著實大得離譜,于是一開始就將原江南東路的信州府(今上饒)等地改隸江西省,洪武十四年(1381)又將舊兩浙西路的湖州、嘉興兩府還屬浙江省。

隨著明成祖把首都遷往北京順天府,改北平行省為(北)直隸,南京降為留都,管轄區域相應改為南直隸(今安徽省、江蘇省與上海市),遂形成明朝所謂(南北)兩京十三省的體制,而只剩下形影相吊的“江(南)西”。

整合宋代多路的南直隸大體范圍

以往歷朝歷代的留都,多只是榮譽上的虛銜,不曾設有與都城一樣完整的行政機構,“商遷五都,不別置員。周營雒邑,惟命保釐。漢、唐舊邦,止設京尹。宋于西京,僅命留守”。而明朝的留都南京卻同樣設有一套完整的中央行政機構,“設二都于南京與北京,造就了兩個都市區,從而將中原的兩端均置于國都的直接管理之下。這是中國中央集權化的重要步驟。”

兩京制度下的留都機構設置同于北京,只在前面加上“南京”二字,設有宗人府及(南京)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建制同北京明朝中央的六部無甚差別。通常有一尚書總領五侍郎留陪都,以南京兵書尚書專任參贊機務,與勛臣擔任的南京守備及守備太監一起構成留都權力核心。

江西之名

南京官員名義上是“京官”,與地方各級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揮使司等官不同,但就職權范圍而言,僅限于南京及所轄南直隸地區,對其他地區事情無過問權,更無指揮權,實與其他行省無異。南京六部官員多為閑職,稱為“吏隱”,如景泰年間,何喬新任南京禮部主客司主事,“政務甚簡,終日閉戶讀書”,明代中后期之后,“大臣有不合目忌之者,即打發至南京”,南京各衙門更是淪為政爭失勢者的收容所。

雖然如此,遷都后南京政治地位的降低只是相對京師(北京)而言,作為兩京之一,南京實際上是明朝的一個備選首都。土木堡之變時徐有貞等人就曾主張南遷;崇禎末年,在與滿洲及農民軍作戰屢敗時,北京岌岌可危時連崇禎帝的皇后也說“我們在南邊還有一個家”。最后,在李自成攻陷北京后,當年四月初八,消息傳到南京,僅過了一個月(五月十五),利用南直隸完備的機構設置,南明弘光政權就成立了。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