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窺欲中國四百年的致命一擊

來源:小編整理2024-10-01 16:30作者:陳亮

日本侵華野心由來已久,久得如國人對其那一句通用蔑稱:倭寇。從明代流傳過來,至少有幾百年歷史。

單從字面意思解釋:“倭”字意思是“小”,“寇”字意思為賊。“倭寇”一詞連起來的意思,便是一聲憤憤的呵斥:小賊。

但日本這個“小賊”,論個頭和領土,著實都挺小。然而這個“小賊”,卻并非是日常生活中不入流的蟊賊,恰恰相反,卻是挑戰中華民族命運的巨盜。

“小賊”和“巨盜”,區別究竟在哪?其實就是一句俗話: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只知道偷,想起一出偷一出的,成不了氣候。

真認認真真惦記,處心積慮搞壞主意的,才是可怕的巨盜。日本,便是如此。

日本對中國的惦記,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好幾百年。他們的做事手段,也非卑鄙下流可完全概括,相反早有恐怖的野心,縝密的思維,步步為營的計劃,精細刻骨的作為。仿佛一只匍匐在家門外的怪獸,以極大的隱忍和可怖的身法,步步迫近,亮出獠牙。

九一八事變

早在16世紀末,統一了日本的梟雄豐臣秀吉就放話說:“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他這樣說了,也準備這樣做。各項侵華軍務工作安排停當,便悍然宣布要遷都北京:“奉天皇于大唐之京都,可于明后年幸,將京城附近之十國可供圣上御用。”

日本統治者產生這樣的野心,原因有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有兩點:一、日本不過一個島國,島內資源匱乏,則地大物博的中國成為了其覬覦的目標;二、日本的天皇制容易形成軍閥掌兵的局面,軍閥可以隨時以天皇的名義對外用兵,日本的政黨體制無法對日本軍方構成約束。

在以上兩點的基礎上,日本在明治維新后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對海外資源和海外市場的需求迫切,為了追平歐美列強,就有了借助暴力以對外擴張的惡念,從而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源自歐洲的法西斯主義思潮流入日本,與日本的軍國主義相交媾,其結出的惡果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者貪欲急劇膨脹、對外侵略的野心就猙獰現世,一發不可遏止。

可以說,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就制訂下了所謂的“大陸政策”,即:侵占臺灣、征服朝鮮、占領中國東北和蒙古、征服全中國、侵占亞洲、爭霸世界。

這可真是一個龐大無比的侵略計劃。

為了實現這一計劃,二十世紀初葉,日本不惜向俄國動武,取代了俄國在中國東北的特權,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將東北建設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

不久,日本就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二十一條要求”。

1927年,日本又在“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的策劃和修訂。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突襲我國東三省,三個多月就占領東北全境。

九一八恥辱,從此在中國人民的心中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記,歷史的警鐘從此長鳴不息。

也讓我們牢記永恒不變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抵御侵略最好的方法就是自身的強大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