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普說,建隆二年(公元961年,也就是趙匡胤稱帝的第二年),太后(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病了,自料時日無多,就召我(趙普)入宮。當著我的面,問太祖:“你知道你是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答:“我所以得天下,全賴祖宗積德。”太后批評說:“錯,你得天下,就因為周世宗的兒子太年幼!如果周世宗的兒子已經成年,天下豈能為你所得?做夢吧你。所以,為保我朝國運長久,你死后當傳位給你弟弟。國有長君,萬民之福啊。”太祖頓首哭泣,說:“您老人家說得太對了,我一定謹記于心!”太后于是轉過身對我(趙普)說:“好,你是證人,趕快取筆墨記下來,不可違背。”我(趙普)便立于床前寫成誓書,藏于金匱內,命謹慎小心的宮人好生保管。
這,就是“金匱之盟”的來歷。不過,這“金匱之盟”不在趙光義繼位之日宣布,而在六年之后才想起,未免太……那個了吧?而且,從其內容上分析,也不對啊。趙匡胤稱帝那年(公元960年),不過只有35歲,正當盛年,第二年就要他考慮立儲問題,太早了吧?而趙匡胤的兒子趙德昭也已經11歲了,只要趙匡胤不是那個時候死,活上個三五年,趙德昭基本也長大成人了,怎么會重現后周六歲幼主繼位的情形呢?實際上,趙匡胤去世時,趙德昭是二十六歲。所以,這個“金匱之盟”的真實性是值得懷疑的。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也是值得懷疑的,趙匡胤是否死于趙光義之手,也是值得懷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