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也因禍得福。
被洪承疇追的走投無路的王左貴,在是年年底向洪承疇投降。但洪承疇不是楊鶴,接受王左貴投降后沒幾天就翻臉,派兵偷襲王左貴,王左貴本人及身邊部將皆被殺死,如果李自成還在王左貴麾下,恐怕也難逃這場滅頂之災。
王左貴覆滅之后,洪承疇得到重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成了陜西三邊總督,這時期他的主要精力,放在王喜胤和神一魁這兩股最大勢力上,崇禎四年(1631年)十月起,洪承疇開始全力圍剿王喜胤,這時他手里最大的王牌,就是擔任延綏副總兵的曹文詔,曹文詔是孫承宗的舊部,手中還有孫承宗練兵的骨血---1000名戰斗力強悍的遼東騎兵。
僅用兩個月時間,曹文詔就在甘肅河曲擊斃了王喜胤,這時候的李自成,正在王喜胤部將王自用麾下效力。又經過了三個月時間,另一股陜西最大農民軍勢力神一魁也全軍覆沒。在這期間,李自成追隨王自用,從曹文詔的追殺里逃脫出來,流竄到陜西,山西的交界地帶。這時候陸續集結到此處的,約有二十多萬各路農民軍敗兵。明王朝鎮壓農民起義的第一個拐點已經出現:此時洪承疇和曹文詔已平定陜西大部,如果與陜西交界的山西,河南兩省可以配合作戰,封鎖農民軍進入的要道。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就會戛然而止。
在這個關鍵時刻,崇禎五年(1632年)十一月,王自用主持農民軍各頭領開會,列席會議的李自成,從此開始有了自己的名號—闖將!他成為這次會議的三十六位頭目之一,與他一道列席的,還有著名的“闖王”高迎祥,“八大王”羅汝才。會議商談的結果,就是王自用被推舉為首領,二十萬農民軍兵分五路,進入山西。這時擔任山西巡撫的是許鼎臣,在此之前,洪承疇已經上奏,要求山西務必守住關口,即使不能阻擋農民軍,也要盡可能的拖住,他在后面夾擊,必可大獲全勝。
許鼎臣也很積極,張口向崇禎要兵,明王朝一口氣調來了賀人龍,李卑,艾萬年三位總兵,都是能征善戰的勇將?善S鼎臣無能,他最大的毛病就是朝令夕改,今天命部隊駐甲地,第二天想想不對,又沒來由的駐乙地,還沒等他部署好,各路農民軍就長驅直入了。結果,本是陜西一省的暴亂,至此變成了中原大亂,雖然之后明朝調曹文詔入山西,一度重創農民軍,但農民起義在中原的燎原之勢,已經不可阻擋。
李自成在進入山西后,也迎來了他命運的又一轉折,他的老上級王自用在崇禎六年(1633年)病故了,麾下的兩萬兵馬盡被李自成接管,但剛接管了沒兩天,曹文詔進入山西,各路農民軍皆遭慘敗。幸運的是,這時候曹文詔主要針對的,是農民軍中實力最強的紫金梁部,曹文詔一直把紫金梁追到河北,而這時的李自成,卻與張獻忠,高迎祥等人合伙南下,進入了河南境內,此時的他,又是高迎祥麾下的干將了。
河南的軍事行動進展的很順利,農民軍連戰連捷,一直轉戰到河南武安。但就在武安當地,他們遭到明將左良玉部阻擊,遲滯了數日后,卻發現已身陷包圍圈中---這時曹文詔精心設計的包圍圈,武安四周,匯集了包括山西總兵曹文詔,京營總兵王撲在內的十萬明軍,封死了農民軍突圍的所有出路。包圍圈內,幾乎云集了高迎祥,張獻忠,羅汝才,李自成等所有明末農民起義的精英,畢其功于一役的機會,似乎就在眼前。
但就在農民軍要發動總攻前,設計這個包圍圈的曹文詔卻被調走了,職務從山西總兵平級調動成大同總兵。原因是曹文詔與河南御史劉令譽不睦,被回京述職的劉令譽告了黑狀,罪名是“養寇自重”,即把曹文詔現在故意示弱誘引農民軍武安會師的方略,說成是“養寇”,這正犯了崇禎的忌諱,曹文詔被調到暫無戰事的大同邊鎮,剛到任沒三個月,就趕上皇太極繞道大同進犯,曹文詔僅憑手中兩千多兵馬,與皇太極八萬精兵血戰十五天,硬是保住了大同重鎮,迫使皇太極撤退,崇禎卻非抓住他失去邊地縣城的小錯,非但不獎賞,反命他“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