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皇太極親自編定的《清太祖實錄》里關于阿巴亥的說法才最可笑:說阿巴亥“饒豐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因此努爾哈赤“留之恐后為患”,預先囑咐諸王“俟吾終,必令殉之。”
滿族的殉葬制度,早在關外部落時期就已經盛行,孟古姐姐死時,努爾哈赤就曾將她生前的婢仆四人送去殉葬。早年為丈夫殉葬的也確實有無子的嫡妻,然而后金時期已經完全改變---丈夫死后,嫡妻即使無子也不必殉葬,而是選擇一名無子之妾從殉。從殉之妾一般都要艷妝,然后由嫡妻率家人兒女向她行禮之后“上路”。最好的待遇是服毒自殺,或由家人以弓箭射殺或以弓弦絞殺,若是此妾不愿從殉的話,則會被家人活活掐死。
因此,阿巴亥做為生育了三子的嫡妻,而且還有兩個兒子尚未成年,她被選中殉葬絕對是非正常的事件。阿巴亥殉葬前督促皇太極當眾立誓,這才是多爾袞兄弟的真正保障所在,也是阿巴亥用死換來的最重要的結果。
阿巴亥是用什么方式死的,從已經被再三修改的史料中只看得到“自殺”二字。影視劇里一般都安排她自縊。不過,那時的滿族仍以騎射為風,自縊這樣相對“斯文”的死法并不多見。而皇太極既然以“傳統”、“遺命”為由逼殉繼母,應該會做戲做足全套,阿巴亥很可能是被弓箭射殺或者弓弦絞殺而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