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后,在正史上或許評價還可以,但是在口頭史上,名聲卻特別壞,儼然已是毒后的代名詞。
故事的開頭已是眾所皆知。高祖崩,惠帝立,呂后為皇太后,便令永巷把戚夫人抓起來,把她的頭發剃了,穿上囚衣和鐐銬,令她舂米。戚夫人一邊舂米一邊唱歌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汝)?”太后聞之大怒,認為她還想倚仗兒子來翻身,是可忍孰不可忍?呂后把戚姬的幼子趙王召來了。
惠帝仁慈,知道母親要干什么,于是吃住都和趙王在一起,保護他。某天惠帝早起,回來的時候趙王已被人毒死了。須知,此時的趙王,也不過是個十歲的小兒(一說十三歲)。
然而,呂后做的最過份的,還是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斷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飲瘖藥,使居鞠域中”,還請兒子惠帝來看。惠帝看了大哭,病了一年多都起不來,從此只是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幾年之后就崩了。因為他覺得,“此非人所為”,母親有這種禽獸行,兒子也沒有臉面治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