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溥儀珠寶被哄搶 琉璃廠老板組團到東北掃貨

來源:小編整理2024-10-12 17:16作者:黃日展

搶救

小白樓被洗劫一空之后,市場就繁榮了起來,國兵們哄搶字畫的目的就是為了換點錢財,很快大量的字畫珍品在東三省的文物市場成批賤賣。有的為了賣個好價錢就跑到北京的琉璃廠去尋找大買家,價值連城的寶貝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北京文物店的老板們卻很便宜地收下了它們,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琉璃廠的老板們甚至還組團到東北掃貨,文物界的專屬名詞東北貨也是由此流傳開來的。

當時的文物市場有點群雄逐鹿的意思,從小白樓流落出來的文物成為北京、天津、上海、沈陽古玩商人獵奪的對象,國民黨官員也是其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王文峰:最后就是1945年的時候,當時國民黨政府派了一個東北經濟委員會專員到長春來,叫張嘉璈,他到偽滿皇宮的時候,其他人還收集了一批宋版書,殿版書,這時候他收集了數百冊,后來都移交給相關的圖書館了。

溥儀

在回收國寶的故事中,出現了很多相似的場景,收藏家們往往一擲千金為求一字一畫,到最后又慷慨贈予國家,為國寶留存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首當其沖的就是大收藏家張伯駒先生。

張伯駒出身豪門,后來進入金融界,卻始終保存著文人的氣質,在搶救小白樓散佚書畫的過程中,張伯駒傾盡家財,以隋代展子虔的存世名作《游春圖》為例1954年,這幅圖從東北流回北京琉璃廠后,張伯駒將價格從800兩黃金砍成200兩,他出賣部分房產、其夫人潘素也將首飾變賣,換了六根金條才湊足。1956年,張伯駒將此畫捐給故宮博物院。后來他又以重金收購的范仲淹《道服贊》、宋徽宗趙佶的《雪江歸棹圖》、明代名作《瀟湘秋意圖》,文征明《三友圖》等,無一不是傳世名作,這些收藏張伯駒先生都在60年代捐給了故宮博物院。

插一句題外話,在“文革”中,年逾古稀的張伯駒受迫害家產被抄沒,出于求生的本能他找人四下幫忙,希望能在文史館謀一份吃飯的差事,終究不得。

還有《韓熙載夜宴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也是五代畫家顧閎中唯一流傳于世的作品。1945年,這幅畫同樣出現在北京琉璃廠,這一年畫家張大千打算在北京買房定居,恰逢有一所前清王府要出售,索價是500兩黃金。不久之后他遇到了《韓熙載夜宴圖》,古董商要價也是黃金500兩,張大千最終決定,舍棄豪宅而購買名畫。

1952年,旅居香港的張大千決定移居阿根廷,他將包括此畫在內的三幅畫賣給故宮博物院,這座王府換來的畫和另外兩幅名畫,半賣半送只收了兩萬美元,此事曾引起身在臺灣的蔣介石的極大不快。

溥儀

傳奇

在挽救小白樓散落文物的過程當中,張伯駒、張大千,包括抗日名將鄭洞國等人的名字都值得銘記,是他們的慷慨之風和對文化的尊重,使得那些流落民間的國寶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護。

在他們之外,還有一個人的名字也不得不提,他就是新中國文博事業的拓荒者,有“國眼”之稱的書畫鑒定大師楊仁愷先生,是他發現和鑒定了失蹤八百多年的曠世巨制《清明上河圖》,是他在碎紙堆里拼湊出了米芾的《苕溪詩卷》等37件國寶,也是他追回鑒定了《簪花仕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發現和考證了《聊齋志異》原稿善本……

王慶祥(吉林省社科院研究員):楊仁愷是最早把這些貨稱作“東北貨”的,當時他還很年輕,但他最早在市場發現了這個情況,然后他那個時期整個的活動就是追蹤這些東北貨,現存在遼寧省博物館的很多東西,就是他收上來的。

1963年的一個夏日,楊仁愷在榮寶齋午睡時被人喚醒,說是一個外地青年拿來一些碎紙片,去過很多地方無人能辨識,也無人敢買;艘粋下午的時間,楊仁愷從這堆碎紙片中竟然拼湊整理出三十七件書畫作品,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米芾的代表作《苕溪詩卷》竟在其中。

  • 今日熱點
  • 一周排行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