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在生活中缺乏必要的認知感是正常的,特別是愛看動畫的孩子經常會因為劇中人物喜好,做出一些現實生活中的模仿秀。但也正是因為缺乏判斷能力,小孩會做出傷害自己或者傷害到別人的事情。近日,一小孩因為看了動畫片,模仿紅孩兒噴火便造成了悲劇將床燒成了炭。
7月4日,因為看西游記動畫片里的紅孩兒噴火厲害,安徽阜陽一4歲熊孩子淘淘竟然模仿片中“噴火”情節,在臥室打開打火機練習“噴火”,不慎火燒床鋪,所幸沒有人員傷亡。
“7月4日上午大約9點半,我們接到報警。”阜陽市邵營派出所民警郭慶告訴記者,當時他們趕到現場后,發現二樓臥室明火還未撲滅。
“老人當時心情很激動,說怎么無緣無故就著火了。”郭慶說,火勢蔓延到了窗戶。席夢思、棉被、窗簾都是易燃物,全都被燒了,屋里一片狼藉,墻面也熏得烏黑。民警和趕來的鄰居一起幫忙滅火,最終將明火撲滅。
“火被撲滅后,我問他們家要不要報消防,查明起火原因。”郭慶告訴記者,這時一旁的淘淘哭著說,是他看到動畫片里紅孩兒噴火很厲害,自己找來一個打火機,坐在床上打開打火機對著吹火,沒想到把床上的棉被點燃了。
“他看到著火了,很害怕,把門關上就跑下樓了。幸虧發現及時,不然家都差點被燒了。”儲大娘說,平時老兩口農活比較忙,顧不上孫子。孫子放假后天天看動畫片,以前在家也玩打火機學著“噴火”,被他們發現后批評教育過。
淘淘的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平時他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床墊、棉被和窗簾都被燒個精光,險些把家都燒沒了!”儲大娘說,平時老兩口農活比較忙,顧不上孫子。孫子放假后天天看動畫片,以前在家也玩打火機學著“噴火”,被他們發現后批評教育過。
民警表示,兒童年紀小,缺乏是非辨識能力。他覺得電視里的情節好玩,就不考慮后果進行模仿,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防范。
如何引導孩子正確模仿
1、引導幼兒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
幼兒的模仿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常常是為了玩一玩。由于他們年紀小,辨別是非能力弱,所以他們的模仿沒有明確的道德標準,不是專門模仿好的行為,也不是專門模仿壞的行為,而是從興趣出發,對什么有興趣就模仿什么,對什么感到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這樣模仿久了,就潛移默化受到好或壞的熏陶,變成道德行為習慣。有時還會像小明那樣,迷上了非正常人類,而上演亡命模仿秀!
所以,對幼兒模仿的引導,首先要積極引導小孩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要引導他們明確認識模仿什么,追求什么,使他們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模仿,什么是不好的不應該去模仿。什么能模仿,什么又是不能模仿的。對他們的玩耍,要經常留心觀察 ,對一些不 健康的模仿行為要及時糾正和制止,并告訴他們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對模仿不良行為的小孩要及時加強教育,講清不良行為所帶來的危害,讓他們未形成習慣時就及時改正。
2、引導幼兒模仿先進英雄榜樣
抓住幼兒模仿性強這一特點。我們應該把學生從無意識的模仿引導到有意識的模仿,引導他們學習先進英雄人物。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孩子們模仿的英雄人物一定要是正常人,盡量避免影視劇中的幻想人物。
3、引導幼兒模仿要重在本質
由于幼兒年紀小,感性模仿較強,理性模仿較弱。一般多模仿對象的外部特征的行為動作,而并未認識這些行為動作的精神實質,并未注意學習對象的本質的東西。這樣的模仿對他們道德品質的形成,并未有產生明確的積極的教育意義和影響,僅僅只具有一些外表的模仿作用。
所以,引導孩子模仿榜樣的內在本質特點,促使幼兒模仿行為從感性模仿積極向理性模仿轉變和發展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做才能使幼兒的模仿行為具有明確而積極的道德教育意義,才能使模仿教育收到最根本的效果。而家長們也應當具備當寶寶產生不安感時,消除寶寶不安的對策。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看電視
1、選擇人物造型可愛、充滿童趣的動畫片。動畫片中角色可愛、有趣,讓小孩子產生喜愛之情。
2、選擇畫面清晰、色彩鮮艷穩定的動畫片。有些動畫片為了達到效果,色彩過于絢麗,影響孩子視力發育。
3、遠離暴力、低俗的動畫片。動畫片的情節等會對小孩子行為產生影響,或者主動學習。家長一定要對動畫片進行鑒別,選擇積極向上的動畫片,遠離低俗、暴力動畫片。
4、看動畫片時要善于引導。孩子看動畫片時,家長要善于進行引導,引導孩子“向誰學習,不向誰學習”。
5、注意控制時間。家長要幫助孩子控制看動畫片時間,合理管理孩子時間。
6、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
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教育需要融入到孩子們心中,于是陪著孩子一起看劇能夠在看劇的同時引導孩子什么是好,什么是壞。
比如孫悟空騰云駕霧,不少孩子很好奇,如果家長不做解釋,孩子會以為自己也有這種能力。家長在和孩子一起看動畫片時,還可以跟孩子討論動畫片的情節人物,幫助孩子識別善惡,正確引導。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長利用各種生活場景和影視、文學作品,教給孩子基本的生活常識,培養孩子正確的自我認知,是家長應盡的職責,這要求家長多陪伴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