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無邊的宇宙充滿了神秘,人類一直以來都在探索宇宙的奧秘,尋找適合人類身寸發展的第二星球。但是歷史上僅有一次人類登上其他星球的案例那就是美國的登月計劃,并且目前為止對于阿姆斯特朗是否真的登上過月亮各方都提出了質疑。
首個火星模擬基地落地
記者8月8日從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獲悉,我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項目將落戶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紅崖地區,這里擁有典型的雅丹地貌群,其獨特的地形地貌、自然風光、氣候條件使之成為專家眼中“中國最像火星的地方”。
2016年11月底,海西州政府與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簽訂了《中國火星模擬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協議》,今年7月下旬,在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市舉行了項目總體方案討論會暨協議簽約儀式,確定項目建設地址在大柴旦紅崖地區。
“類似的火星模擬基地是開展火星科學基礎研究,進行火星與地球對比研究的天然實驗室。”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說,火星在地貌、地質和物質成分方面都有一些特殊的特征。比如,地貌為荒漠,沒有植被覆蓋,地質上有河流、湖泊干涸的沉積物,物質成分方面有大量硫酸鹽、高氯酸鹽等水流干涸后的遺留物等。而該基地在上述三個層面有類似于火星的特征,這也是其成為火星模擬基地的原因。
鄭永春也強調,模擬基地與火星的地質地貌條件并不是完全相似,因而在通過相關研究對火星的情況進行考察的同時,也可以實現對火星和地球的對比實驗研究。
專家介紹,建設火星模擬基地在國外已有先例,火星模擬基地項目填補了國內在航天、天文、地理、地質、氣象、新能源等領域一體化科學實踐教育基地的空白。
據悉,我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也將集科學傳播、旅游觀光、體驗休閑、科學實驗為一體,基地項目包括天文與航天科普教育、主題休閑度假、影視作品攝影、科學研究與模擬訓練等重點內容。當地主管部門表示,未來將以星空文化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把該基地打造成我國首個火星文化創意體驗基地。
人類火星計劃公布
登陸火星計劃,荷蘭“Mars One”研究所推出了2023年讓志愿者登陸火星、建立人類聚居地的計劃,2013年該機構將通過電視真人秀的方式招募首批4名志愿者。荷蘭非營利團體“火星一號”2014年1月2日宣布,已經從20萬報名者中初選出1058人,允許他們參加第二階段的移民火星訓練。而這1058人經過多次淘汰后,將最終篩選出24名“地球壯士”,并于2024年分成6個批次前往火星。
2015年2月23日美國宇航局約翰遜太空中心負責月球和火星探測器的研究員布雷特·德雷克(Bret Drake)說:“我們目前仍將人類登陸勘測火星作為未來一項探索目標,火星是未來長期人類探索的主要目標之一。”
2014年1月8日“Mars One”研究所明確指出,這些志愿者登陸火星之后是無法返回地球的。
宇航員任務小組登陸火星存在很大的挑戰,此項任務當前需要很大的技術突破。2009年7月23日 ,美國宇航局仍規劃此項勘測計劃,并且不斷更新新的探索理念。德雷克說:“火星是未來長期人類探索的主要目標之一!”
火星計劃詳情
荷蘭“Mars One”研究所是由荷蘭企業家巴斯·蘭
斯道普建立的私人機構,目的是在火星建立永久人類聚居地。
2013年,選出首批4名志愿者,建立火星人類聚居地的復制品用來培訓。
2014年,建造首個通訊衛星。
2015年2月21日,有4名華人入選“火星探索移民計劃” 1男3女,他們是中國的李大鵬和林曉霞(Xiaoxia Lin音譯),美國華裔女子邊思恩和英國華裔女性麥琪·劉(Maggie Lieu)。
2016年,在1月份展開供給計劃,用美國SpaceX公司直徑5米的“龍”飛船將2500公斤重的食物送至火星。如果該計劃未能按時執行,備用計劃是使用直徑3.8米的“龍”飛船,或者將原計劃延遲兩年進行。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日前在墨西哥西部城市瓜達拉哈拉舉行的國際宇航大會上做題為“讓人類成為多星球物種”的發言,陳述了自己的未來設想——10年內將載人航空器送到火星,并在火星上建設人類殖民地。
2018年,將探測器送至火星,為建立人類聚居地選擇地點。
2021年,用“龍”飛船將人類聚居地的組成部分兩個居住單元、兩個生命支持單元和兩個供給單元運至火星。
2022年,運送首批4名志愿者至火星的SpaceX公司飛船發射。
2023年,首批志愿者登陸火星。
2025年,第二批4名志愿者登陸火星。
2033年,火星人類聚居地的成員人數達到20名。
登上火星這項艱巨而光榮的任務,假如你擁有符合應征的條件你會選擇去參加選拔作為人類的志愿者邁出這一大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