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
杜甫的資料
中文名:杜甫
別 名:少陵野老,杜工部
國 籍:中國(唐朝)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河南鞏縣(今河南鄭州鞏義市)
出生日期:712年(壬子年)
逝世日期:770年(庚戌年)
職 業: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信 仰:儒家的仁政思想
主要成就:創作現實主義詩歌
代表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
祖 籍:唐朝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市)
尊 稱:詩圣,與李白合稱“李杜”
流 派:唐代現實主義
最新人物
其他D開頭的人物更多
唐朝其它的人物更多
杜甫——唐代現實主義詩人、詩圣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唐朝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大歷三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出峽,先到江陵,又轉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陽,這一段時間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難,不但不能北歸,還被迫更往南行。大歷四年正月,由岳陽到潭州(長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陽),復折回潭州。唐代宗大歷五年(770),臧玠在潭州作亂,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陽,遇江水暴漲,只得停泊方田驛,五天沒吃到東西,幸虧縣令聶某派人送來酒肉而得救。后來杜甫由耒陽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這時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歸,這時便改變計劃,順流而下,折回潭州。大歷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時年五十九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