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阿德做出加盟馬刺的決定之后,開拓者隊感到的并不是驚訝,而是有些困惑。
如果成為當家球星(對阿德而言)是如此重要,那么為什么要去馬刺(蒂姆-鄧肯還沒有退役,另一顆新星考瓦伊-萊昂納德正在上位);如果阿德希望能成為更衣室的絕對領袖,那么為什么不選擇與太陽隊簽約?
事實上在這些年里,阿德對自己在開拓者隊中的地位一直感到不太滿意。最初是和他同一年進入NBA的布蘭頓-羅伊搶了他的風頭,然后是格雷格-奧登(在他因傷病倒下之前),最后又換成了達米安-利拉德這位年輕有活力的新生代控衛。一直以來,對此的抱怨(盡管很少直接來自于阿德本人)一直都存在:無論怎樣、有意還是無意,阿德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或者是尊重。
但是對于這些年里一直努力去理解阿德的開拓者隊人士來說,具有挑戰性的部分是阿德的低調作風使得他的要求很難得到滿足。
比如:阿德通常會拒絕媒體的采訪,或者他不會像利拉德那樣將場外的曝光機會得到最大化。阿德一直都很注重私人空間,他更傾向于打好自己的比賽,然后讓其他人去承擔大部分球隊領袖需要承擔的責任。除非等到有人做到了這點并且從中得益,從而讓他(阿德)產生嫉妒并導致他最終的離開。
正如外界所傳的,阿德和利拉德之間確實很難產生化學反應,但這并不是一種個性的沖突,而且和他們各自的公眾形象有關。從這點來說,個人形象的推廣和包裝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關于阿德的公眾形象,一個殘酷的事實是和他應該呈現出來的公眾形象并不相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阿德的處事方式。
與此同時,利拉德(來自于一所小學校并在一個小市場成長起來)可能是當今NBA里最擅長包裝個人形象的小個球員,而這種對比恰恰讓他倆之間產生了很多的沖突。
今年夏天,盡管開拓者隊仍盼望阿德愿意接受他們所能提供的一份5年價值1.1億美元的續約合同,但他們同時又和利拉德敲定了一份5年總價高達1.29億美元的頂薪合同。
據悉,今夏忙于參加全球品牌推廣活動的利拉德曾希望在阿德做出決定之前對他進行最后的招募,他甚至已經計劃好乘坐一架包機飛往洛杉磯并與阿德見面,但是這次行程沒能實現,因為已經太晚了。
利拉德曾希望能和阿德協調出一個會面的時間,但是阿德的回復速度很慢。那天,他先是和洛杉磯湖人隊舉行第二次會面,然后又和邁阿密熱火隊總裁帕特-萊利共進晚餐。雖然這段時間內利拉德和阿德之間有過很多短信交流,但是阿德最終傳遞過來的信息已經非常明確:不是馬刺、就是太陽,利拉德已經確信阿德將離開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