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物候歷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對于物候及物候歷,古書早有記載!端貑?六節藏象論》中就有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因時謂之歲。”在黃河流域,更有一年分二十四氣,共七十二候的物侯歷。每候以一個物候現象相應,叫“候應”,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氣候的一般變化情況。一般分兩類:一類是生物物候,其中有動物的,如M雁來、寒蟬鳴、蚯蚓出等,也有植物的,如桃始華、萍始生、禾乃登等;另一類是非生物物候,如水始冰、雷乃:發聲、土潤溽暑等。內容非常廣泛,其中也有觀察錯誤的情況,如鷹化為鳩、雀入大氷為蛤等。七十二候應的起源很早,《逸周書》中所記載的巳完全定型。而《逸周書》所記,乃周、秦之事、。所以,中國的物侯歷,大約產生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物侯歷。由于氣候的年際變化和地區差別很大,這種物候歷只適用于中國黃河流域,但氣候和物候平行觀測對比的編年史卻同樣是中外物侯學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