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思祺,1997年4月19日生于湖南長沙,是個地道的湘妹子,多情且直爽。 喜歡創作音樂。
詹思祺,1997年4月19日生于湖南長沙,媽媽是長沙人,爸爸是株洲人。
詹詹喜歡綠色,尤其是各種程度的綠,它代表希望與夢想。而在其它顏色中略厭紫色,覺得它會帶來壞運。愛小貓小狗,迷戀它們活潑可愛的樣子。也熱愛文學,尤其是帶插畫的書籍或純畫冊,如七堇年的《平生歡》,最喜歡的一句話“我們都是生活的潛行者。當青春的歡歌散場,只剩座椅上的余溫,是我們觀賞過生命的印證。”
于2015年就讀于北京現代音樂研修學院唱作系
“我對音樂有一種特殊感情。父親年輕時是名樂隊主唱,從小受父親的藝術熏陶,對于接觸音樂,是個偶然的
機會。小時候經過琴行時趴在窗外望了好久,父親就帶我進去了,當我因為彈鋼琴能坐著而選擇時,父親笑了,這一笑正是我音樂之路的開始。真正對于原創音樂的開始是從初中,而學音樂的基礎也是令我不能忘記的。還記得兒歌里的歌詞和旋律,我會用鋼琴彈奏出來,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唱出。后來慢慢的,開始試著創作一些旋律,逐漸的進行填詞,有時會跟著旋律說唱,逐步的就形成一些歌曲的雛形。雖然我創作的沒有那么好,但我都是用心去做的,我覺得我喜歡音樂,用心去感受去做,這才是最快樂的。等我長大一些的時候,父親讓我接觸了電子管風琴(雙排鍵電子琴),也接觸到了不同風格的音樂,其中我最喜歡的是 R&B,也喜歡美國的音樂文化,尤其對 Mariah Carey 的音樂情有獨鐘,那種自由灑脫的曲風讓我覺得非常輕松自在。慢慢的我也學著用我所學的音樂去記錄我的心情和感受,我覺得用這種方式記錄我的生活非常享受,而這些音樂也會讓我想起我的喜怒哀樂,這正是我對音樂的認識。“
代表作品
喜歡創作歌曲,也喜歡改編歌曲。經過幾年的時間,創作了《理想型》 、《弄堂口》、《十七歲》 、《藍 島》、《那路口》、《熒》、《迷霧》、《晚安》、《麋鹿》《雨傘》 等等。
她說:“我改編過湖南的民謠《月亮粑粑》,小時候外婆唱給我聽,而現在我用自己的方式唱給外婆,我覺得這就是音樂帶給我的快樂。這也是我愛音樂的原因。”
“看得到的地方一定不遠”而這正是我的座右銘。我常常因為音樂而陶醉,也常常因為音樂而思考,音樂是我的夢想,是陪伴我一生的“好朋友!”不隨波逐流,不失初心,一個愛音樂,愛原創的詹思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