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神舟飛船空天對接示意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透露,我國有望于2015年后發射火星探測器。
我國首枚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曾搭載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內部,于2011年11月9日在哈薩克斯坦發射,然而“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升空后未能按計劃變軌,導致“螢火一號”探測計劃最終夭折。戚發軔表示,火星大約每隔兩年才能抵達距地球最近的位置,這意味著最佳發射時機每兩年才有一次。上次任務失敗后,國家有關部門需要時間來重新決策部署、開展準備工作,再次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時間可能在2015年至2020年間。與發射“螢火一號”時相比,目前我國深空測控能力大大增強。據了解,2012年我國完成了喀什35米和佳木斯66米兩個大型深空測控站,以及上海65米甚長線射電干涉測量站的建設。隨著這三大站投入使用,我國深空測控網已正式建成。這將有助于我國實現對火星探測器的自主測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