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聽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實際上這樣的前景甚至要比將我們直接燒死更加糟糕。這是因為我們生活中的幾乎任何事物都需要仰賴于某種程度溫差的存在,不管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
舉例來說,你的小汽車之所以能夠在路上開動,這是因為你的車子的引擎內部溫度要比外部更高。你使用的家用計算機需要依賴你家附近的發電廠提供能源,而那座電 廠的工作基礎可能是燒水使之沸騰并用水蒸氣驅動發電機組。另外,你需要吃東西來維持生命,而你之所以會有食物可吃,還要感謝太陽與宇宙其他區域之間存在的溫度差。
然而,一旦宇宙抵達熱寂狀態,宇宙中任何區域,一切事物都將是同一個溫度。這就意味著宇宙中任何“有趣”的事物都將不復存在。
所有的恒星都將死亡,幾乎所有的物質都已經衰變分解,最終整個宇宙中將只剩下稀疏分布的均勻的粒子與輻射“湯”。甚至連這“宇宙湯”中的能量也將最終隨著宇宙的膨脹而被徹底稀釋掉,使其溫度降到只比絕對零度超出一點點的水平上——就在這“大凍結”(Big Freeze)中,整個宇宙陷入一片死寂:均勻而徹底的寒冷,死寂,空曠。
實際上,在19世紀初物理學家們最初發展出熱力學理論時,人們曾經一度認為這樣的“熱寂”理論似乎就是我們的宇宙唯一確定的宿命。但在大約100年前,愛因斯坦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卻指出,宇宙將面臨遠比這更加狂暴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