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令人感動的腦洞,然而少年們,你們想太多了。小編以二十年的職業經驗表示,最后的消息一定會讓你們失望。當然這不賴大家,NASA的預告“……天文學家們已經接近幾千年來我們所夢想的目標:發現另外一個地球”實在是太容易讓讓人思維奔逸,再加上信息傳播過程中的不斷失真,公眾設想和期待的東西,跟科學家們要說的東西,完全是兩回事。
這樣咋乎一番然后圍觀群眾失望走散的事情,NASA干過不止一次了,在太陽系外行星的話題上尤其如此。但這并不是科學家們有意誤導,他們是真心覺得新發現很重要,然而學術界與公眾的思路不同,對“另一個地球”的標準也不同,讀者腦補太多的話,失望是難免的。
【NASA到底找到了什么?】
簡單地說,這次是通過分析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數據,“批發”了500多個新的太陽系外行星候選天體,包括12個大小和公轉軌道與地球相似的天體,其中有1個已經被確認是行星,編號為“開普勒452b”。
不要激動,這顆行星在天文學意義上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科幻的意義上可沒有,F在科學家連它是不是固態行星都還沒確定,更不要說有沒有水、有沒有生命、有沒有文明、技術有沒有發達到能攻打地球了。
具體的相似之處何在?開普勒452b的直徑不超過地球直徑的兩倍,與其恒星的距離適當,與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近,處在所謂的“宜居帶”內——意思是,假如這顆行星上有水,是有可能以液態形式存在的,不至于被恒星烤得完全蒸發掉,也不至于冷得只能結冰,而液態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條件之一。此外,它的恒星與我們的太陽非常相像,質量比太陽高4%,亮度高10%,可以說差異不大。
考慮到上述因素,開普勒452b有可能是一顆固態行星,而不是木星那樣的氣態行星。按照人類的常識,生命出現在固態行星上的機會當然會多一點,科幻電影里木星上的城市看看就好了。
就這樣啦?就這樣了。
說好的外星人呢?并沒有。
【并不稀奇的新發現】
新華國際客戶端發現,2013年曾有一顆代號為開普勒78b的太陽系外行星出了一陣風頭,它的直徑是地球的1.2倍,質量是1.69至1.86倍,應該是固態行星。然而其表面溫度比地球至少高出2000攝氏度,不適合生命存在。又比如,日本科學家2014年發現了一顆軌道與質量與地球類似的行星,但它又太冷了,表面溫度約零下210攝氏度。2014年發現的開普勒186F直徑只比地球大10%,處于宜居帶中,但它的母星不是恒星而是一顆體積小、溫度低的紅矮星。
開普勒452b的綜合條件可能更像地球,比許多曾經占據媒體頭條的“地球兄弟”更兄弟一些。能達到這個程度的候選行星不多,包括2015年1月NASA公布的開普勒438b和開普勒425b,它們也處于宜居帶內、可能是固態行星。但這遠沒有到滿足大眾的科學幻想的地步,從這個意義上說,開普勒452b不算稀奇。
至于同一批那500多顆候選行星,就更不稀奇了。隨著觀測技術和數據分析手段的進步,尋找太陽系外行星有很大程度上已經成了體力活,就像技術成熟之后的基因組測序,正在批量產出。僅開普勒望遠鏡發現的候選行星,就已經有4000多顆,2014年它曾一次“批發”了715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