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前男友分手半年,在彼此沒有找到結婚對象之前,我和他一直保持著性關系。我曾想杜絕這種情況,可是不知為什么,竟然持續了很久,我有些擔心這種行為會不會在婚后出現。但真的是一邊譴責著自己,又一邊享受著這種關系。
回復:
在性愛這件事上,有時逃離道德、功利、目的對人的約束,更易獲得身體的奇妙體驗。如同去舞廳跳舞,如果你的理性控制著你的身體,不管你舞步走得多么標準,身體達成的愉悅是受限的。如果你放棄大腦對身體的控制,把自己交由音樂去主宰,那時你的感受是美好的,舞步會變得自然并與環境和諧。情愛中尤其如此,情愛差不多是非理性的,在自我譴責中享受著身體關系正好是理性與情愛的真實寫照。理性控制不了情感,只是給情感實現增加焦慮,而焦慮緊張反過來讓越位的情感更加富于激情,這是補償所致。既然彼此沒有找到新的對象,保持一種純凈的性關系(不為了婚姻)雖不正當卻也應當。
需要注意的是,對感性的人來說身體的依戀有時會大于理性的思考——明知這樣的關系影響自己去建立新的情愛,卻不能自拔。人類的情感與理性對行為的支配力在性愛上表現出其本質的差異,人的行為歸根到底是身體化的,不是理性化的。身體做愛的時候,理性休眠了,事后大腦與理性忙著把性愛合理化。你只是擔心婚后還會這樣,其實這個擔心是不存在的。把對當前的焦慮分解到未來是身體的計謀,不是大腦的,大腦在這方面只是情愛的奴隸。近代西方文學史中有不少這樣的小說,如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廊橋遺夢》,等等。最近看美國電影《朗讀者》,講的是一個少年與一個成年女人的性,但沒有愛,性是兩人之間身體的語言,朗讀只是催情,讓身體的敞開接納變得合理和自然。不過,如果你想建立新的情愛關系,保持性的節制就很重要,因為只有你在性的饑渴中,身邊的男人才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