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女的婚姻大事上,老爸老媽可不是省油的燈。每到春節,我好不容易回家待上幾天,老媽是吃飯嘮叨,睡覺嘮叨,站著嘮叨,坐著還嘮叨——何時戀愛結婚,成個家讓他們放心,噎得我心里窩火。
回到家,還要被迫相親。街道上,誰家有在外地工作定居的小伙?誰家的小伙到現在還沒娶上媳婦?老爸老媽的心里很清楚,他們還會“拉郎配”,合計哪家的小伙和自家的閨女般配不般配。我勸他們,趁早打消這個念頭,連想都別想這些沒影的事。
除了面對老爸老媽的焦慮,我還要招架親朋好友的問候。親戚聚會,大家都關心地詢問我談男朋友沒有,什么時候結婚,我免不了應付兩句,談著呢,快了!我應付的次數多了,七大姑八大姨就知道我沒說實話,反過來教育自己的子女:千萬別學你表姐,30多歲了還不找婆家。如果再有哪個表弟表妹相親時挑挑揀揀,我會立竿見影地成為長輩教訓弟妹的反面教材。
那些摸得清我年齡的大媽大嬸比我媽還心急,背后經常給我媽出主意,說閨女年齡大了,找對象的條件要放寬,離異的、帶小孩的都可以考慮。
前幾年流行租個男友回家過年,我和老媽商量:“我給你租個女婿,你看,咱是跟人家回家過年,還是咱把人家給你拐來。”老媽一聽立刻響應:“當然是到咱家過年。”
租男友的事不靠譜,咱就時尚地閃戀一次。年前戀愛,年后分手,過年的時候打得火熱,電話不斷,短信不斷。善于“偵察敵情”的老媽問:“這是誰呀?過年還追到家里來。”她那邊喜上眉梢,我這邊穩如泰山:“處了個朋友,正交往著呢!”幾天下來,老爸老媽仿佛吃了一顆定心丸,嘮叨也少了。
用這種小伎倆糊弄老爸老媽的事我沒少做,只不過年年如此,計策就不靈驗了。一位朋友的六旬老父給“老來子”下了死命令,過年娶不回媳婦就別回家。為了順應老人的心思,這位“剩男”年前結婚,年后離婚。一位親戚的兒子在青島工作,春節一到家,家人就馬不停蹄地安排他去相親,一天見三四個都不稀奇。那男孩天生木訥,一個也沒成。這兩年兒子死活不肯回家了,聲稱一個人在外過年挺好。
今年快過年了,老媽打來電話問我幾時回家,我就和老媽“討價還價”:我回去你不能嘮叨我,我到家你不能安排相親,否則我就不回家了。前兩天,老媽打來電話告訴我,她和老爸決定不管我的事了,只要我肯過年回家——這話聽著心里真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