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即所謂的愛之深,恨之切。我的一個來談者曾經跟我談到過他對我的恨:當他看到我的記錄本上有那么多來談者的姓名索引時,他突然感到很憤怒,因為那一刻,他意識到他并不是我唯一的病人,而我是他唯一的治療師。這讓他感受到極大的打擊,在他的感受中,我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而他只是我的病人之一,他一下子覺得自己在我面前一點都不重要,我們之間的關系如此不對等,是讓他很難承受的。
當他意識到他并不是我的唯一時,他感受到的自己是弱小卑微和不被重視不被愛的,這些感覺讓他很難以面對,所以他就用憤怒的方式來阻止自己感受到這些內容,當他對憤怒的承受也感覺很困難時,他的怒火就沖我暴發了。
6、如果你不能完全猜到我對你的需要,你就是我的敵人
當我們慢慢長大的時候,如果我們的原始全能感曾被比較好的滿足過,我們就可以在這個基礎上,慢慢有能力去接受現實,慢慢在受挫中感知并接受自己的弱小,從而放棄對全能的期待。對于一些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很好完成這個工作的人,在他們的自我中就會殘存著原始的全能感,他們期待自己擁有上帝一般的能量,從而可以很好的滿足自己的需要。這是他們處理現實壓力的一種方式,他們期待當自己擁有超能力時,就可以避免來自外界的無法滿足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
所以,在親密關系中,他們有時無法按照現實性的原則去期待對方給予回應,他們會期待對方能夠完全懂得他的需要,當他有什么想法時,根本不需要講出來,對方就能主動過來滿足他,如果對方沒有這么做的時候,他就會感覺對方在傷害自己,甚至會因此而暴怒。
7、你如此完美,在你面前我只能小心翼翼
舒服的親密關系中,雙方是平等的,在這段關系中,雙方都能真實的呈現自己,都能自由的表達自己。
對于一些在成長過程中有過比較多創傷體驗的人來說,他可能沒有能力將對方與自己體驗為平等的人,他需要將對方完全理想化,來滿足自己對于完美或是依賴的需要。與這樣的人相處,最初是會讓人感覺很舒服的,當我們被另外的一個人理想化時,我們會感受到來自他們的崇拜,來自他們對自己的肯定等等,那會讓我們覺得自己有能力有價值 ,所以會讓我們覺得很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