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3:食物和營養品的標簽上提供了精確的微生物數目
實際情況并不總是如此。食物標簽通常并不會告訴消費者食物里到底有多少細菌,它們可能只會簡單標注食物內含有“活性菌”。成分表也許會提供關于食物中益生菌的更多信息,比如它們的屬名和種名。
希巴德表示,絕對存在一些并不會提供真實或確切的微生物成分的益生菌產品。一般來說,規范生產商生產的高質量營養品會提供相對可靠的微生物數目,也會表明益生菌的屬名、種名和株系名稱。但是一部分營養品可能只會提供“生產時產品中的活菌數目”——這并不能保證你在購買或服用該產品時活菌數目仍能保持不變。
而有些不含活性菌的產品也會在標簽上生成含有益生菌,或者標注的益生菌含量比實際要高。2013年,獨立調查機構ConsumerLab.com所做的調查發現19種益生菌營養品中,有5種實際含有的微生物比聲稱的要少。有些產品的益生菌含量僅有成分表上的56%,最少的只有表上聲稱的16%。
誤區4:大多數酸奶都是益生菌的優質來源
“僅僅因為它是酸奶,并不意味著就有益生菌在里面。”希巴德說。有些成分表上寫著“活性菌”的一些酸奶的確提供會數以十億計的益生菌,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奶都會有。
所有含活性菌的酸奶都含有保加利亞乳桿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但是一些生產商會在進行巴氏滅菌之后加入其它益生菌,比如嗜酸乳桿菌(L. acidophilus)、鼠李糖乳桿菌(L. rhamnosus)以及干乳酪酸桿菌(L. casei)。
誤區5:攝入益生菌有利于預防感冒
希巴德說,人們經常會尋求那些可以幫助他們免疫系統運作的產品,以減小患病幾率。盡管有一些初步數據提示益生菌可能有助于抵擋感冒,但她表示,目前還并沒有強有力的實驗結果支持這一觀點。
“我們還沒有證據。”希巴德表示。研究者仍然在嘗試尋找益生菌有益于免疫系統的具體機制,并從更廣泛的角度弄清益生菌對什么狀況最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