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體重并不理想,甚至已經帶來了健康危害的人而言,減重無疑是回歸健康生活的最佳手段。然而在不少嘗試減重的超重者中,“減肥減肥,越減越肥”似乎已經成為了他們減重的“主旋律”。減重失敗不僅不能糾正和超重有關的健康問題,對超重者的減重信心也有著很大打擊。事實上,減重失敗可能和多方面的原因有關,而這些導致減重失敗的因素,往往能夠在減重計劃中加以避免。
能量攝入的控制不足
眾所周知,飲食節制是減重的首選方法之一,尤其是對那些飲食結構并不健康的超重者而言。但能達到減重目的的飲食節制,可遠遠沒有“少吃飯”那么簡單。而倘若不注意合理控制飲食,或是在飲食節制的細節方面有所疏漏,減重失敗自然在所難免。
一般而言,減重效果最好且最易實施的飲食節制,就是低熱量、低脂、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結構的飲食。對于體重≤90kg的超重者而言,每日飲食的總熱量應控制在1000千卡(4184千焦)為宜,而對于體重處于90~112kg的超重者,每日飲食的總熱量可以為1200千卡(5020千焦)。與此同時,調整飲食中營養素結構也十分重要。合理的減重飲食中,脂肪應占總熱量的20%~30%(其中飽和脂肪酸占總熱量8%~10%,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最高可分別占到總熱量的15%和10%),蛋白質占總熱量的15%~20%,其余大部分空缺由碳水化合物(最好是非精制碳水化合物)提供。
這樣的飲食結構看似十分復雜,然而卻是數十年以來飲食控制減重的“金標準”。減少對脂肪的攝入可以通過調節能量平衡機制來導致能量負平衡,而在控制總熱量的同時增加對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超重者的心血管系統有利。精制碳水化合物(如加工主食、飲料和零食中的糖)往往含有過多的果糖而缺乏膳食纖維,果糖本身便可以通過干擾食欲調節中樞而增加人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入,膳食纖維的缺乏也會導致人體健康受到一定的影響。
然而在很多減重者中,經常出現的一種情形便是盡管已經開始了飲食控制,但仍然未能達到減重目的,甚至是出現了體重的繼續增長。引起這一現象最可能的原因,便是忽略了食物中的“隱性”能量攝入。例如很多人在減重時并沒有控制一些可以帶來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汽水、零食)的攝入,而在減重過程中,碳水化合物的過量攝入所導致的能量攝入超標,危害十分巨大(在減重期間,不妨留意一下各種食品的“營養成分表”,其中便明確記載有碳水化合物含量)。此外,刻意限制飲食中谷物(尤其是非精制谷物)的攝入由于可以導致因血糖波動而引起的饑餓感增強,對減重也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