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的“Yo-yo”效應
大多數減重失敗的超重者在對減重計劃進行針對性的調整后,都能收到理想的減重效果。然而在某些時候,減重失敗可能由一些我們所無法控制的因素導致。例如最近發現的與相當一部分減重失敗存在關系的“Yo-yo”效應,就是不可控因素的代表。
大家估計對悠悠球這種玩具不會陌生,而“Yo-yo”效應所形容的,正是飲食節制減重后,體內調控能量代謝的激素水平變化,導致體重如同悠悠球的運動一般不斷變化的現象。飲食節制本身可以通過控制能量攝入而減重,但人體對飲食節制所導致的能量負平衡,則會啟動調節機制進行干預,這便表現為隨著體重的逐步下降,體內調控能量代謝的相關激素會傾向于向能增加體重的方向變化。例如在一項研究中,接受低能量飲食的受試者體內的瘦素水平便發生了明顯下降(瘦素對食欲和能量攝入有負向調節作用,詳見文章《激素決定了你會不會胖?》),但一些能夠促進食欲的激素水平卻開始不斷上升。更加令人驚訝的是,激素水平的這種變化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在減重完成1年后仍然如此。
目前為止,已經有嚴謹的研究證實,“Yo-yo”效應和飲食節制后的減重失敗有關。不過值得高興的是,科學家已經想到了解決方案——“Yo-yo”效應的產生嚴格依賴于中樞神經系統部分神經遞質參與的信號傳導,而不少具有良好安全性的藥物(如抗抑郁藥安非他酮、抗癲癇藥托吡酯)均可阻斷這一信號傳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