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預售房制度
受“北京將取消預售房制度”傳聞影響,加上央行加大資金回籠力度,導致周四房地產股票集體大跌,受此拖累,滬指再度失守5日線,而深成指再創新低加大補跌空間,市場信心再一次受挫。
再度失守5日均線
周三晚美聯儲聲明令人失望致美股收跌,滬深兩市也未能延續周三漲勢,早盤雙雙低開,在鋼鐵行業的強勢帶動下,滬指一度翻紅,隨后地產股突然集體大跌,直接將股指砸落,并再度失守5日均線,市場重歸弱勢。
截至收盤,滬指下跌12.18點報收2111.18點,跌幅0.57%;深指下跌170.35點報收8995.62點,跌幅1.86%。滬深兩市共成交872.34億元,較周三略有萎縮。各行業多數下挫,房地產、水泥、券商、有色金屬、煤炭、家電等板塊跌幅居前,醫藥、鋼鐵板塊則逆勢飄紅。
住建部否認傳聞
受“北京將取消預售房制度”傳聞影響,昨日地產股出現集體跳水,并帶動指數大幅下挫。截至收盤,蘇寧環球(000718,股吧)跌停,保利地產(600048,股吧)、招商地產(000024,股吧)、首開股份(600376,股吧)跌幅超過9%,重慶實業(000736,股吧)、中南建設(000961,股吧)等股票跌幅超過7%,萬科A跌幅超過6%,整個行業以4.1%的跌幅領跌整個市場,其中下跌幅度超過4%是房地產股票達到38家。
有消息指出,7月份,社科院發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中建議政府適時取消期房預售制度,利于控制開發商資金鏈促其快建快銷。不過,昨日下午,針對此傳聞,住建部新聞處稱是謠言。權威人士對新浪財經表示,商品房(資料、團購、論壇)預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確定的一項制度,短期內如若取消將會造成供不應求反而引發房價暴漲,所以暫不會輕易取消。而本次國務院督查組的調研會議中也并未提及。
底部在震蕩中構筑
“昨日地產股領銜殺跌,實則是弱勢市場的必然體現;利空被放大,利好被忽略,稍有風吹草動就很容易摧垮市場信心。”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何武認為,“由于目前處于加速趕底階段,中報地雷導致弱者恒弱,另外強勢股補跌也增大了市場殺跌力量,但這往往是最后一跌現象。”
光大證券(601788,股吧)分析師周明則指出,縮量下的反彈多是超跌反彈,對扭轉大盤周線和整體下跌趨勢沒有太大意義。不過目前市場已經接近2100點區域,多方有望在該點位附近逐漸奪取話語權。
商品房預售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房屋預先出售給承購人,由承購人預先支付定金或房款的行為。具體來說,習慣上把在建的、尚未完成建設的、不能交付使用的、沒取得房屋產權證房屋稱為期房。開發商出售期房稱為預售,購房者買房時就要與開發商簽訂房屋預售合同。這個制度即為商品房預售制度。
商品房預售制度的歷史及定義
商品房預售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將正在建設中的房屋預先出售給承購人,由承購人預先支付定金或房款的行為。商品房預售最早出現于香港。
1994年中國大陸出臺的《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在總結各地經驗基礎上,建立了預售許可制度,并對預售條件、監管作出了原則性規定。目前各主要城市商品房預售比例普遍在8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達90%以上。
商品房預售許可制度的確立,是與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進程緊密聯系的。長期以來,我國城鎮住房總量不足,商品房供不應求,加快建設、增加住房供應是客觀需要。商品房預售制加速了整個建設資金周轉,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降低了資金使用成本。
商品房預售制度的特征
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為我國最為重要的市場房地產市場中的一項重要制度,我國商品房預售法律制度所規定的商品房預售,具有五個明顯的特征:
第一,預售的商品房必須是作為商品房項目建設的房屋,而不是政府批準的一些社會福利性房屋,或社會保障性、社會救濟性質的房屋,也不是一些單位內部自建的集資房或城市居民自購住宅用地所建的等非社會化、商品化房屋。因此,此類房屋具有明顯的社會化、商品化和公開銷售的特征。
第二,預售的商品房是處于特定狀態的房屋,即必須是已經開工建設,正處于正常的施工建設狀態,但尚未竣工的商品房。不是尚未開工的商品房項目,也不是已經竣工交付使用的商品房現房,更不是早已停工無法繼續施工建設的"半拉子"工程,或時建時停無法預計或確定竣工時間的商品房工程項目。
第三,預售的商品房,必須是客觀存在,并正處于正常的施工建設狀態。即作為商品房,在竣工交付前卻并非現實存在。因此,作為正處在施工建設狀態、尚未竣工交付、并非現實存在的房屋提前銷售,是預售的最顯著的特征。
第四,商品房預售的預售人主體是特殊的商品房開發商,必須是具備商品房預售條件的開發企業,即具有法定性和特定性商品房開發企業。而購房人則是社會不特定的主體,任何要購買預售商品房的公民,都可以成為商品房預售的買方。
第五,商品房預售,必須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具備必須的條件,尤其是政府有關部門批準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并將有關預售商品房的資料及有關法律規定向購房人公示,即具備法定公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