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冠文個人資料
許冠文(Michael Hui),男,是香港的電影導演、演員、編劇,擅長拍攝喜劇,有“冷面笑匠”之稱。1942年9月3日出生于廣東番禺。自幼隨父母移居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系畢業。與三個弟弟許冠武(Stanley Hui)、許冠英(Ricky Hui)、許冠杰(Samuel Hui)合稱“許氏四杰”。
許冠文演藝經歷
許冠文在香港演藝圈著名的許氏四兄弟(許冠文、許冠武、許冠英、許冠杰)中排行老大。自幼隨父母移居香港。高中時代就讀于喇沙書院,與李小龍是同級生。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社會學系。1968年開始在無線電視臺主持節目,最初主持《星辰杯校際問答比賽》。1971年與弟弟許冠杰合作主持綜藝節目《雙星報喜》,大顯喜劇天分。1972年,李翰祥邀他主演《大軍閥》,后在邵氏為李翰祥主演了《一樂也》(1973)、《丑聞》及《聲色犬馬》(1974)等。1974年離開邵氏,創立許氏兄弟公司,與嘉禾公司合作拍攝電影,全部自編自導自演。開山作為諷刺喜劇片《鬼馬雙星》,上映后打破香港賣座紀錄,其后《半斤八兩》(1976)、《摩登保鏢》(1981)都創下當年香港的最高票房紀錄,掀起喜劇片熱潮。許冠文是《榮獲香港電影票房冠軍最多的六位演員》中的第四名。
其他作品如《天才與白癡》(1975)、《賣身契》(1978)、《鐵板燒》(1984)等,都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佳作。其后陸續監制并制作、演出了《歡樂叮當》(1986,編導)、《神探朱古力》(1986,策劃、編劇)、《雞同鴨講》(1988,編。、《合家歡》(1989,策劃、編。缎掳虢锇藘伞罚1990,策劃、編劇)、《財叔之橫掃千軍》(1991,原創故事)、《神算》(1992,編導)、《丐世英雄》(1992)等片。1993年參演張之亮的《搶錢夫妻》(1993)。之后因參演《富貴人間》(1995)、《創業玩家》(1996)票房失意后,逐漸轉入幕后。1996年出任中國國務院香港事務顧問。1997年曾參演王穎執導的《中國盒子》(1997)等。近年又重現大銀幕,客串演出了《鬼馬狂想曲》(2004),并主演了馬偉豪導演的《煎炸三寶》(2004)。2006年出演了成龍主演的《寶貝計劃》。他曾以《摩登保鏢》獲第一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以《雞同鴨講》獲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喜劇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許冠文的喜劇片立足于刻畫小人物,富有市井氣和人情味,對社會問題有一定諷刺披露,亦敢于反諷人性弱點,被稱為“冷面笑匠”,是香港最重要的喜劇片作者之一。國內著名網絡策劃機構襟抱堂網絡策劃發表觀點,認為許冠文代表了香港一個時代的喜劇風格,顯然那個時代的鬧劇已不能滿足當下觀眾的需要,但他依然是香港少有的智慧性的演員之一。
上世紀70年代應該是香港喜劇的一個轉型期,較為明顯的當屬喜劇電影開始走向較為成熟的制作,也逐漸衍生出幾種頗具代表性的喜劇樣式,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余年時間里,許氏喜劇是當時惟一能與功夫片相抗衡的片種,許冠文的影片屢創票房奇跡,這與70年代香港經濟的起飛和香港市民的認同感息息相關,許氏喜劇中小人物的笑與淚,充滿了時代氣息和質感。
大器晚成的“大軍閥”
許冠文拍第一部電影的時候已經30歲,對于“成名要趁早”的電影界,許冠文可算是真正的大器晚成者。1971年許冠文加入邵氏“無線”電視,主持一檔名為《雙星報喜》的小品類節目,頗受歡迎。
李翰祥重回邵氏的頭炮就是《大軍閥》(1972),該片票房雖然不及同年李小龍的《精武門》但同樣大獲成功,此片成為當年三大賣座華語電影之一,并奪得19屆亞洲影展描寫人物最成功喜劇片獎。該片值得稱道的是它發掘出日后被稱作是香江第一諧星的許冠文。許冠文和李翰祥在接下來的《一樂也》、《丑聞》、《聲色犬馬》等片中合作無間,這些騙術片同樣是票房和口碑都很好。
關鍵戰役《鬼馬雙星》
1973年,在表演方面已有所發展的許冠文有意向編、導、演的創作型電影人方向發展,他將親自編寫的得意劇本《鬼馬雙星》交到邵逸夫手中,并希望能夠同公司合資拍片平分利潤,一向“獨裁”的邵逸夫認為要求過分,當即就以劇本太差為由斷然拒絕。許冠文只好另尋合作者,這又給嘉禾一個大便宜。
因為許冠杰當時已是嘉禾的簽約藝人,并且事業正在發展期,嘉禾老板鄒文懷答應幫助許氏兄弟創辦電影公司,于是許冠文轉投嘉禾。
1974年,許冠文在邵氏主演的《聲色犬馬》剛剛下片一個多月,他為嘉禾拍攝的心血之作《鬼馬雙星》就隆重上映,影片以本土俚語方言編織的笑料令觀眾欣喜不已,最后的結果是《鬼馬雙星》在香港的票房高達625萬港元,超過李小龍影片以及邵氏同期推出的楚原導演的喜劇片《七十二家房客》。
《半斤八兩》如日中天
“冷面笑匠”是觀眾送給許冠文的一個特別的稱號,或許令觀眾吃驚的是這位除了主持電視節目從沒有拍過電影的人,會在斯文外表和金絲眼鏡下蘊藏了如此豐沛的喜劇細胞。1974年,許家三兄弟許冠文、許冠英、許冠杰成立許氏兄弟電影公司。
1976年,他們合作拍攝了香港喜劇電影的經典之作《半斤八兩》,三兄弟齊上陣,這部影片上映后成功地打入了日本、西班牙等國的電影市場。此時的許冠文事業如日中天,在其后幾年里自導自演了多部影片,而且屢創票房奇跡。
許冠文以開放善變的姿態針對觀眾口味制作的影片,有些笑料針對現實社會的冷嘲熱諷十分深刻。1981年,許氏兄弟拍攝了以香港警探為主角的喜劇片《摩登保鏢》,這就像是許冠文影片的標志性符號,在香港七八十年代經濟飛速發展的時期捧腹或者深省,連珠炮似的語言成為了其輝煌時刻志得意滿的象征。那是個“許冠文喜劇”的時代,是個向“冷面笑匠”稱臣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