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九門》,它早已不是一部簡單小說改編劇,它是南派投資一次野心勃勃的進軍,是三叔對商業資本的再度獻祭。
那上三門為官,軍爺戲子拐中仙,正如煙上月。
那平三門曰賊,閻羅浪子笑面佛,正如杯中酒。
那下三門經商,美人算子棋通天,正如花下風流。
說實話,這個題材寫起來比刨了天坑的盜墓正傳更難。同名電視劇迄今已播出10集,卻被吃瓜觀眾吐槽為“講真不如改名為《霸道軍閥愛上我》或者《白目副官之我們佛爺全世界最牛X》呵呵呵呵呵”……有人為三叔開脫,“肯定是被卡片,不改原著不讓過審”,不好意思,鍋不能總是甩給本澤馬(廣電總局)。頂著三叔親自監制的名頭,基本上你只要稍微體現那么一丟丟誠意,觀眾們也不會怪罪你這5毛特效的。遺憾的是,主演從很帥的李易峰變成了更帥的陳偉霆,三叔依舊還是那副“我就是來圈錢的反正你們粉絲也會看”的丑惡嘴臉,該劇情節之弱雞之拖沓,讓再寬容的原著黨也無法產生“算了畢竟有顏/有愛”之類的感受。
盜墓流,早已脫離了純粹的文學,而異化成一種消費時代的大眾文化現象,“盜墓文學”通過大量的跟風和模仿,用“有變化的重復”進行大規模的批量生產,造成了讀者的審美疲勞,即便是這個流派中的老大亦不能免俗。
其實,這種捉襟見肘從《盜墓筆記》后期便已表露無遺,老九門的塵封歷史、人性的罪孽與試探,史詩般的架構實在過于龐大,大到三叔已無力駕馭整個故事。一切對人心的透視,對權謀、心術的陳列,對天道的敬畏和仰望,最后都被草草地弱化成上古傳說和邪靈魔道。寫作(賺錢)沖動和想象力之間的鴻溝猶如天塹,最終讓《老九門》成了一張卡盤的盜版DVD,唯有作者的欲望光芒萬丈。
與盜墓正傳不同,老九門的世家傳奇,需要作者有極強筆力來塑造抗戰大時代背景下的人物群像,這可不是靠一群CP高潮粉就能簡單達成的。這是國家被占領被奴役的深切傷痛,是家山北望山河破碎的刻骨銘心,在這種根本性的時代大矛盾中,人事之變與家國之事難分干系,作為渺小個體的土夫子們在這種大浪淘沙之中,高尚的更加高尚,卑鄙的愈為卑鄙……
當人心的幽暗荒唐、世事的風雨如晦、政治的波譎云詭,都內化為一個鬼魅的世界時,在寓言式的歷史景觀和人物命運的呈現之間,三叔的掙扎與突圍幾近絕望,再怎么營造陰森恐怖的感官刺激也改變不了精神內涵的極度貧血。
所以,最終的最終,它連扯淡的抗戰偶像劇都不是,它只是作者高潮過后扔下的衛生紙,不知道還要再被使用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