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心態平和,幫孩子做好“收心”4法
首先,面對孩子心理上的變化,家長要平心靜氣,保持“孩子虐你千百遍,你仍待他如初戀”的心態。當孩子處于焦慮狀態的時候,父母如果比孩子還焦慮,會讓孩子更加焦慮。父母保持心平氣和、波瀾不驚的狀態,會讓孩子的安全感倍增。這時候父母需要用行動和表現向孩子傳遞這樣的信息:開學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兒。
其次,家長要陪孩子一起“收心”,讓孩子深刻體會到“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1.調整作息時間。假期的生活作息常常不規律,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是常見現象。如果生物鐘不及時調整,那么開學后上課就會遲到、打瞌睡。因此,家長要為孩子提供安靜的“收心”環境,及時關閉電視、網絡,與孩子一起調整家庭作息時間,按照平時上學時間正常就寢、起床、飲食,以免開學后生物鐘錯亂,影響學習。
2.平等互動交流,和孩子一起擬定新學期學習計劃。父母不管手頭工作多忙,每天都要擠出時間與孩子平等交流,這樣才能真正“懂”孩子。在此基礎上和孩子一起協商擬定一個切實可行的新學期學習計劃(此過程以孩子為主,家長的作用為輔助和引導)。這樣會讓孩子心中有數,有“底”,從而有助于減輕對未來不確定因素的焦慮情緒。
3.做好開學前的“物質”準備。低年級學生可在家長的陪同下準備學習和生活用品,高年級學生要自己將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凈,做好開學前的各項準備。另外,飲食上也要調整。孩子在假期形成了吃飯暴飲暴食的習慣,吃飯時間無規律,餓了就會吃零食。家長要慢慢改變孩子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合理膳食,三餐時間要嚴格遵循規律。
4.借鑒“皮革馬利翁效應”,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皮格馬利翁效應亦稱“羅森塔爾效應”或“期待效應”。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提出,指人們基于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簡單地說,皮格馬利翁效應留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從而維持這種社會支持的連續性。
家長們應該經常不失時機地向孩子傳遞這樣一種信息:無論任何時候,父母都會堅定地相信“你能行”?梢远嘟o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比如開學了又可以見到久違的好朋友,可以學更多新東西,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可以讓自己更加厲害等,讓他們對學校有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