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 引發國人憤怒
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 “拿外國護照,就能免試上清華”是誤讀
近日,一篇名為《老外不用考試上清華?十年寒窗不如一紙國籍,清華新政讓中國考生欲哭無淚》的帖子受到許多網友關注。
據澎湃新聞報道稱,這件事情的起因是清華大學最近頒布的《2017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本科)招生簡章》規定,從今年開始,所有具有申請資格的國際學生,都可以向清華大學遞交申請不用進行校方的筆試。而以往所有申請清華大學本科的國際學生,都需要先參加4至5個科目的考試,然后再加試或者面試后錄取。
據觀察者網查詢了解,這篇招生簡章其實在去年就已經發布。清華采用了申請-審核制,雖然無需筆試,但仍需要通過網上申請和綜合測評,綜合測評還分為材料評審和面試,全部都通過之后,才能決定是否被錄取。
清華大學官網的國際學生招生簡章如下:

取消筆試并不意味著容易錄取
澎湃新聞報道稱,從招生簡章上看,國際學生只要達到國家語委的HSK漢語水平測試五級就可以申請就讀清華大學。
HSK(五級)的通過要求是要考生可以閱讀漢語報刊雜志,欣賞漢語影視節目,并用漢語進行較為完整的演講。如果申請者漢語水平最低達到HSK四級也可申請,但需要在入學后一年內達到HSK五級(含)以上(且每一科目均在60分以上),否則取消就讀資格。
對此,有部分網友表示,這一標準完全無法和國外英語授課學校所要求的雅思、托福的標準相比。
不過,據觀察者網查詢了解,即便HSK成績過關了,也不一定能夠通過清華國際生的網上申請。在清華國際學生(本科)網上申請需要上傳的附件列表中,還需要提供包括最高學歷學校提供的官方成績單、HSK四級或以上成績報告、高中畢業考試成績單、以及一些獲獎證書、其他大學錄取通知書等材料。
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去年曾表示,“在材料評審中,我們除了要看高中階段全過程的學業成績(國家/地區統一高中畢業考試/大學入學考試等成績、在校平時成績的GPA或成績排名、學科競賽成績等)之外,還要結合其國際通行考試的成績(包括但不限于SAT、IB、AP、A-level等)、參與課外研究或學習的情況、參與社會活動情況、所獲得的認證及獎勵情況、個人申請及推薦情況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審。”
劉震說,“不組織筆試并不意味著國際學生讀清華本科更容易,也絕對不意味著不看重申請者的成績。相反,由于考核維度更豐富、考查面更廣,難度不降反升。”


另一個受網友爭議的方面是內地學生要申請清華獎學金要遠比國際生難得多。
澎湃新聞報道稱,《清華大學新生獎學金獎勵辦法》里顯示,“對高考成績居全省第一名或者高中階段獲得國際奧賽金銀牌的學生給予一等獎學金”、“對高考成績居全省(市)同類科目2~10名,或者高中階段獲得奧賽一等獎的新生,給予新生二等獎學金”。
而對于所有報考清華大學的外籍考生,則均可申請中國政府獎學金;已經在北京就讀高中的外國留學生,可以直接向清華大學申請獎學金。
據了解,這僅是所有報考的外籍考生都有申請的資格,但并不是每個申請者都能夠獲得獎金。該簡章里也提到說,僅是優秀的本科國際新生才可獲得第一學年獎學金資助,包括全額學費獎學金、半額學費獎學金和部分學費獎學金。到了第二、三、四學年學生可根據清華大學針對國際學生的獎學金管理辦法和自己的學習情況繼續申請獎學金。

給國際學生設低門檻并不僅限于中國大學
有一些網友認為,相比起清華國際生此前需要筆試4至5個科目的做法,申請-審核制確實是容易得多。他們還認為這可能加劇教育不公平。過去幾年,大量中國籍父母選擇在美國等地生小孩,這些持有外國護照的孩子在中國成長、生活,和同齡人一起進公立或私立中小學接受中國基礎教育。當他們的同學為高考奮戰的時候,他們很可能受惠于類似于清華的這一新政。為容易上中國名牌大學,有條件的家長也會讓子女放棄中國國籍,以“移民”方法曲線上國內名牌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