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總有那么多的遺憾,許多珍貴的老照片都已經找不到了,而作為現存的柴橋老照片,自然是珍貴異常,那么這次的捐贈者是誰呢?以前比較有名的橋就是趙州橋了,現在又多了一座橋,柴橋,既是橋名,也是地名。作為一座橋梁的柴橋,如今是北侖區區級文保點,F存的柴橋的前身是一座石拱橋,不少柴橋的老人曾經見過它,但地方文保部門一直找不到它的照片。
近日,年過八旬的從浙大歷史系退休的老教授戴成鈞向中國港口博物館捐贈了一張古橋的老照片,它就是那座石拱橋!地方文保部門認為,這張照片是僅存的柴橋老橋照片,是研究柴橋歷史的珍貴圖片資料。
古橋拍攝者戴楚舫上個世紀40年代晚期的照片,拍攝者當年是藥房掌柜.捐贈時,戴先生還介紹了這張老照片的來歷。戴先生的祖父戴纘三曾是民國郭巨自治會委員,后棄政從商在柴橋街上開有一家國藥店——南山堂。1949年5月,柴橋鎮解放。柴橋與定海僅一海之隔,那時常遭到盤踞舟山的國民黨軍殘部的空襲。
1949年九十月間的大轟炸,使得柴橋鎮蘆江河兩岸的永安街、下街頭一帶,被“燒夷彈”夷為一片廢墟。柴橋鎮的民眾勇敢地投入反轟炸戰斗,經過幾個月的搶修搶建,至1950年,永安街、下街頭的石板街面全部改鋪為水泥路。為確保道路暢通安全行車,拆除石拱橋,把柴橋改建成鋼筋水泥的平橋。
那時的柴橋人對這座百年古橋深有感情,紛紛涌向拆橋現場,最后看一眼古橋的英姿。這張照片是戴先生的父親,當時的南山堂掌柜戴楚舫手持相機,擠在人群中抓拍下來的。戴楚舫是個喜歡讀書拍照的商人,曾經拍過許多照片,他去世后,很多照片都散失了。戴先生一次偶爾在家中的抽屜里發現了這張照片,照片勾起了他兒時的記憶,他于是決定把這張照片捐贈給家鄉的博物館
柴橋曾是“浙江四橋”之一
現存的柴橋是一座水泥鋼砼單孔矩形梁橋,于1968年12月重建,橋為西北東南走向,橫跨蘆江河,長17.2米,寬5.5米,高4.2米。橋中間左右欄板外側均陰刻楷書“柴橋”。
作為一名研究世界史的教授,戴先生對家鄉的歷史也有濃厚的興趣。他昨天在電話里告訴記者,他曾經查過地方志,柴橋最初的名字叫柴家橋,據說是一位姓柴的商人捐資建造的,早在明嘉慶年間地方文獻里就有“柴家橋”的記載,后來,柴
家橋改名為柴橋,文獻里還有在清道光八年重修柴橋的記載。他認為照片中的這座石拱橋就是道光八年修建的。 據悉,上世紀30年代,柴橋曾被稱為“小寧波”,商貿活動與奉化大橋、諸暨楓橋、紹興柯橋比肩,并稱為“浙江四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