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虛假醫藥廣告頑疾探源
近年來,虛假違法醫藥廣告在我國部分地區呈高發態勢,令許多群眾搭上錢財又耽誤病情,有些人甚至因此喪命。面對虛假違法醫藥廣告,監管部門深感無奈,媒體自律則基本處于“虛化”狀態,虛假醫藥廣告在不斷坑害百姓的同時,也嚴重損害了媒體及政府公信力。
虛假醫藥廣告“鋪天蓋地”
本刊記者從多地工商部門了解到,在我國部分地區,虛假違法醫藥廣告在消費者投訴中一直居高不下,有抽樣調查顯示,在一些地方,醫療藥品廣告違法率高達70%以上。這些違法廣告抓住患者治病心切的心理,宣稱“治愈率98%”、“八代祖傳秘方”、“癌癥的克星”等,更有所謂醫學院專家推薦、“患者”現身說法,對患者及家屬極具誘惑力,而一些患者“信了廣告上的藥,差點搭上命”。
哈爾濱市69歲的劉廣斗受心臟病折磨多年,在某電視臺娛樂頻道看到聲稱57天百分百治愈心臟病的“參黃養陰膠囊”廣告后,便停用了日常用藥,照著電視上的聯系方式定購了兩盒,快吃完時,又在推銷人員“保證能治好”的承諾下繼續購買。吃到第6盒時全身開始腫脹,“腳腫得像發面饅頭一樣,胸悶氣短還喘不上氣。”今年1月11日,他被家人送進醫院,扎了17天針才“撿回一條命”。
劉廣斗告訴記者,“這廣告誘惑力太大,還有一個轉業的軍官在廣告里說自己的病就是這個藥治好的,兒女不讓買,我還不聽。沒想到電視竟然會說謊,花幾千塊錢買藥、住院不說,差點把命搭上。”
相比劉廣斗,還有更不幸者。受到多家電視臺播放的“降糖茶”廣告的誘惑,陳秀玲68歲的母親從積蓄中拿出2970元購買了藥品,期待廣告中所說的“對糖尿病有保健和改善效果”的出現。但今年3月11日,陳母服用第二袋“降糖茶”后出現心臟難受癥狀,不治身亡。所購買產品因沒有食品批號、國藥準字標記或保健品批號,維權遭遇多方推諉。